超级都市法眼_第81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1节 (第2/4页)

三十一年的一天,燕王朱棣做了一个梦:太祖皇帝朱元璋赐他一个象征着权力的大圭,大圭上镌着“传之子孙,永世其昌”八个大字。正当他半梦半醒、回味无穷之际,有人来报皇孙朱瞻基降生了。朱棣心念一动。不久,明太祖去世,朱棣以“清君侧之恶”为名发动靖难,成为永乐皇帝,皇孙朱瞻基深受宠爱,其父朱高炽也因他被册立为皇太子。

    洪熙元年五月,朱瞻基即位,改元宣德。他就是被后世誉为“太平天子”、“守成之君”的明宣宗,明朝“永宣盛世”的开创人。

    盛世之下,宣宗的生活充满情趣,颇具艺术修养的他热爱书画、喜斗蟋蟀。宣德三年初,暹罗国进贡的数万斤精美“风磨铜”触动了他改善郊坛、太庙及内廷之鼎彝陈设的想法。在此前的几千年里,中国的鼎器多以青铜铸造,少有如此黄金般的光泽。

    一道旨令使工部、礼部等官员忙碌起来。他们翻查史籍记载、研究宫中所藏,最后选定出29种典雅样式,皇帝亲自审定了117种图谱,包括鼎、炉、鹤、鬲、簋等器物。

    宫廷御匠吕震和工部侍郎吴邦佐等人奉命督办,铸造了一批精美绝伦的鼎彝。有记载称,除去乐器,兵器等,真正算是“宣炉”者有一万八千件。除御用外,明宣宗也将其分赐给诸王、臣子,以及京内各郊庙祭坛、各地著名寺院,但不过几千件。

    但因种种原因,许多宣德炉后来散落或遭到销毁,加之后世出现大量的“宣德炉”仿制品,以致如今真正的宣德炉确是寥若星辰。

    刘宇浩现如今的八锦异能之术已经可以做到意随心动了,不知不觉中,刘宇浩已经施展开异能把手中的宣德炉投向鹿皮图谱中。

    突然间,刘宇浩被眼前的一道金光刺得双眸生疼,心脏随之加快跳动,一股热血奇快的冲向脑门,刘宇浩情不自禁的在心中大吼了一声道:“靠,这是真正的大明宣德炉。”

    刘宇浩尽量安抚着自己的心,不让自己面部表情因为这一发现而显得奇异失常,拉着秦卫先的手压低声音道:“秦大哥,如果我想把这件宣德炉买下来需要多少钱?”

    “嗨,不是我说你宇浩兄弟,看看也就得了,你不会是真以为这垃圾池子里也能刨出大明宣德炉来吧。”

    秦卫先心里有种想拍拍刘宇浩脑袋让他清醒一点的冲动,可转念一想又不太合适,才讪讪的把手收回来,不屑的在空中摆了摆。

    “秦大哥,我只是想把这炉拿回去研究研究,老师那里倒是有个晚清仿制的宣德炉,可器形却没这个古朴呢。”

    刘宇浩知道自己还是着相了,不由得在心中暗骂自己一声“没出息”,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想去掩饰内心的一丝慌乱。

    “要是这样的话我去跟方玉民打听一下,以我的经验来看,这炉顶天了也就二百块钱而已,算不得什么。”

    秦卫先一脸的不在乎呵呵一笑摇了摇头,在秦卫先看来学考古的人就是怪,以前齐老爷子也在广藏阁买过一个物件,现在刘宇浩居然也这样,看来真的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呀。

    虽然当时秦卫先已经一再表示物件是高仿的了,但却丝毫不影响齐老爷子对那物件的兴趣,后来齐老爷子还给出了个很高的价格,直到现在秦卫先还记忆犹新着呢。

    “那就谢谢您了秦大哥,您现在就去帮我打听。”

    既然秦卫先自愿去当这个中人,刘宇浩当然乐得其所,连忙从口袋里摸出一把钱塞进秦卫先的手里,连推带搡的在后面催促着秦卫先。

    现在刘宇浩已经用过八锦异能之术确定了手中的宣德炉是真正的大明宣德炉了,别说秦卫先表示两百块钱就能搞定,哪怕让他出两百万,甚至更高的价格刘宇浩也不会在乎。

    宣德香炉的选料考究,做工精美,款式古朴典雅,当时就十分的珍贵,据载,宣德炉仅在宣德三年铸造过一次,共得三千余只,以后即封炉不铸。数百年沧桑,至今的宣德炉的存世量更是凤毛麟角,稀若星辰了。

    如今留在世间的宣德炉质量好的也不过大多是明中期到清中期三百年之间制作的仿品而已,刘宇浩手中的这个宣德炉现在已经不仅仅是价值上的问题了,如果有人说这炉是“国之重器”刘宇浩也不觉得夸张。

    “哥哥真是服了你了,哪里用的着这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