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0节 (第2/3页)
浩简单的说了一些自己知道的东西,但这些年来虽然他一直跟在齐老爷子身边,可一是因为自己对玉雕没什么兴趣。 二是因为齐老在遇到刘宇浩之前就已经封刀了,刘宇浩并没有跟齐老爷子学玉雕方面的技能,所以刘宇浩对玉雕方面的知识还是有些匮乏的,现在和他人辩论南北玉雕就明显的吃力很多。 “南方雕工向来‘不惜好料’,为了一件精品可以牺牲不必要的部分;而北方雕工多‘惜料’,尽量保留玉料的完整。如用一件五十克左右的玉石来雕这件‘松鼠吃葡萄’,南方雕工手里的成品最多二十多克,而北方雕工手里的成品估计还能有四十多克。” 看来解谦这里的玉石爱好者还真的很多,马上又有一个人表示了自己的观点。 “嗯,是这样的,从艺术角度讲,南方雕工更求极致、完美;但由于和田玉材料的逐渐减少,大部分收藏者以称重来作为衡量玉雕的标准之一,令南方雕工艺师们也逐渐关注这个问题,借鉴北方雕工的特点。” 解谦也觉得刚才自己那样评价齐老爷子有些唐突,不自然的挠了挠头笑笑说道。 巨大的解石机的轰鸣声打断了几个人之间的交流,一想到惊艳的翡翠天珠即将出世,刘宇浩也没了和大家闲聊的心思转过身来。 随着刘宇浩的目光落到解石机上,眼前发生的事情让他下意识的摸了摸鼻子往前挪动几步,千挑万选,邢斌放弃了最初挑的那半块毛料而是选择了把另一块解开。 和身边的人打听后刘宇浩才知道,原来邢斌在第一次挑选的那块毛料皮壳上发现了有一些不明显的黑色,本着“黑吃绿”的赌石原则,邢斌最终放弃了本可以解出翡翠天珠的那块毛料。 刘宇浩这时早已心潮澎湃了,看来,人生就是有着无数的偶然和巧合组成的闹剧,不管最后的结局是喜剧还是悲剧,总之,巧合来临之时,谁也没有办法抗拒。 邢斌如果坚持了自己的第一眼光,刘宇浩有理由相信,这个邢斌将会在明天,最迟后天闻名全国,不光是因为他有着高超的玉雕技艺,而且他也有可能是真正解出翡翠天珠的第一人。 据说,在五十多年前,曾经有一位姓王的老者在自己的一块费边角料中解出过两颗翡翠天珠,但那两颗翡翠天珠解出来后这个姓王的老者就和那两颗天珠一起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了。 除了少数的几个人亲眼见到翡翠天珠出世外,大部分人都是通过各式各样的传说来形容翡翠天珠的神光异彩的,谁也没有真的见过翡翠天珠究竟是个什么样子。 后来在敦煌石窟的一处壁画中,人们才通过石窟中的记载知道,原来佛祖手中的加持就是一串天然的翡翠天珠,经过千年的时间,人们依然能够从画中感受到翡翠天珠的魅力所在,那画中的灵光莹莹攒动,震撼了无数人的心。 “哎!太可惜了!……” 刘宇浩在心里暗暗叹息了一声,他为邢斌错失了这么好的机缘而惋惜,也不知道最后邢斌会不会再决定去把那快毛料解开。 “出雾了……” “终于解涨了!” 众人的呼声把刘宇浩从思绪中拉到现实中来,在邢斌的手中出现了巴掌大一块还没有解完的毛料,从石层的白雾中,大家看到了希望,这半块毛料应该是解涨了才对。 刘宇浩苦笑着摇了摇头,他没有众人的那种乐观,如果说那小半块毛料也算解涨的话,不知道大家看到地上黯然沉睡的毛料中翡翠天珠出现后会是什么表情。 兹……兹…… 虽然大部分毛料解垮了,但最后仍然能让自己解涨一点绿意,邢斌的兴奋还是显露在了脸上,特别是从他上弯的嘴角可以看出他对自己还是很有信心的。 因为邢斌解的那块毛料不大,所以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就完全把翡翠掏了出来,人们都围了上去,刘宇浩心里一笑,他倒是不用跟大家一起挤去看的。 在邢斌解石之前,刘宇浩就已经用八锦异能之术看过了,解出来的是一块手心大小的高冰种无色翡翠,现在进入了高档翡翠非常稀缺的时代,邢斌的这块翡翠应该能卖到三百到四百万之间。 当然了,邢斌作为一个玉雕师来说,他肯定是要制成成品以后才会出售的,这一点刘宇浩也早就想到了,那样的话,整块翡翠的价值就达到了八百到一千万。 刚才在进门的时候刘宇浩听说,邢斌买了三块毛料一共用去五六百万,这样算来,邢斌不但没赔钱还应该还能小赚一笔才对。 我们的刘同学现在胃口是越来越大了,三四百万在他眼里只能勉强够得着“小赚一笔”,嘿嘿,可喜可贺呀。 “老邢,你这些剩下的边角料还要不要?”有人看上了邢斌解石剩余的废料,开始打主意了。 “你小子又想出什么歪主意了?” 邢斌笑着看了眼那个说话的男子,解出了高冰种翡翠他心中还是十分高兴,虽然翡翠无色这点有些遗憾,但作为玉雕师傅,他能用自己的双手使这块翡翠的价值翻上一倍。 “这种老象皮毛料丢了怪可惜的,我那小店里经常有人来按斤称翡翠原石,我想把它们买回去充充面子。”估计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