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女继妃_第245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45节 (第5/5页)

收复失地,就是守住现在这个局面也是极为不容易的。

    要知道,大楚的兵员素质本来就比蜀汉高一筹,而且王行义的兵力比刘章还要高出不少,可见刘章的厉害之处。

    王行义从前跟着叶邑辰东讨西杀,看见王爷二十郎当岁就算无遗策,但凡出兵就没有打过败仗,觉得王爷简直就是一个怪物。没想到在湖北战场,这个刘章也不过二十多岁,就有这种指挥能力,就算比不上叶邑辰,至少也有他的七八分能耐了。

    王行义不由得感叹英雄出少年,现在这一南一北,就是叶邑辰和刘章的天下了。自己是真的老了,下定了决心等这场仗一打完,立刻就向王爷请辞,卸甲归田,回家过几天舒坦日子去。

    过年之前,三少爷承宗从湘鄂之交的地方回到京师。因为过了年就是弘熙元年,新皇改元要加开恩科,承宗是回来参加恩科考试的。上一次他十分冤枉地被黜落,这一次他是志在必得。

    这大半年时间,他走遍了西南诸省,大楚和蜀汉开战之后,承宗更是长时间滞留在襄阳,又多次到两军交战临近的城池观察,甚至扮作读书人混入陷落的长沙,在长沙呆了一段日子。

    回到京师之后,正好刚上叶邑辰广开言路,不论平民还是学子都可以上书言事,给国家的大政方针提意见。承宗便洋洋洒洒写了一份万言书,对军队的训练、建设以及战斗方式、作战方略等提出了许多卓有见地的见解。

    他没有署自己的名字而是以化名递给了朝廷。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承宗正是用这种方式尽自己一个读书人的责任。

    至于朝廷采纳不采纳他的意见,承宗反而没有放在心上。想他一个无名小卒,朝廷大概也不会重视的。

    却 没成想,仅一日之后,他的那份万言书就摆在了小皇帝叶敏昭的案头。“此人能够发前人所未发,见识这般奇特而有见地,没想到草莽之中藏有这般的英才!真乃是 不可多得的人才也!”叶敏昭看过之后龙颜大悦,像是发现了稀世珍宝一样,立刻叫了陈嘉进来:“查到这人是什么来头没有?趁着摄政王没有注意到他的时候,一 定要把这个人找出来,招徕到咱们这一方。”

    无论什么时候都是人才难得。小皇帝现在举步维艰,人才对他来说更是珍贵无比。

    陈嘉脸色有些古怪:“上万言书的这位,皇上您也认得!”

    叶敏昭有些摸不着头脑:“朕认得?”

    陈嘉点点头道:“这个人就是杨培实的孙子杨承宗!”

    “是他?”小皇帝摇了摇头:“不可能!他才多大年纪,怎么可能有这种见识?”

    “奴才初始也不敢相信。特意叫人反复调查了几次,最后证明这份万言书就是出自杨承宗之手!”

    “是不是杨培实教他这么写的?”

    “奴才开始也是这么想的!不过奴才查过之后,得知这份万言书没有经过任何人的润色,的的确确是出自杨承宗之手。”

    叶敏昭神色微凛,不由得想起当年科场舞弊案的时候,在手执刀剑的御林亲卫的严密看守下,大多数学子连笔都拿不住,杨承宗不但一挥而就第一个交卷,更是被几位阅卷的大臣公推为第一。若不是之前有贿买考官的传言,他就是上一科的状元。

    况且这个人,还是雨澜的弟弟!叶敏昭无由地就对他多了三分好感。他想了想,问陈嘉:“他这个时间回来,可是要参加明年二月的恩科?”

    “正是!”

    叶敏昭的眼睛亮了起来。如此人才,若是不能收为己用,岂不是大大浪费!既然他是回来参加恩科考试的,那就一切好办!

    大年三十这一天,半下午的时候天上下起了大雪。纷纷扬扬的雪花从天而降,京师一片银装素裹。

    叶邑辰的外书房温暖如春,小厮和丫鬟们进出都蹑手蹑脚的,生怕惊扰了正在处理政事的王爷。叶邑辰眉头微锁,正在看一本南边送过来的奏折,正看得出神,忽然从后面伸出一只纤纤玉手,将奏折从叶邑辰的手里夺了过来,然后合起来放在一旁。

    整个王府敢这么干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雨澜。

    叶邑辰嘴角上扬,挂上一个温暖的笑意。雨澜已经先开口了:“王爷,衙门提前几天就封了印了。你给他们放了假,自己也该带头歇歇!工作是干不完的!再说今天是大年三十,孩子们都等了你好几个时辰了,结果你还在这里批折子!”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