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3节 (第5/7页)
些就是活生生的真龙! 万龙殿内的情况确实太复杂了,看来另外两波人已经低到了这里,我可以看到万龙殿的门口,狼藉横着四五具死相恐怖的尸体,有些尸体已经被分离的无法辨认,所以具体的数目也不能数清。但是看他们的穿着,那里面既有阿富他们的人,也有那些外国人。如果不是虵王的外在实在太特别,我真的不知道眼睛该先看哪里。 看到虵王的那一刹那,我都感觉自己是不是在做什么梦。尼玛,原来真有蛇首人身这种东西啊!我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因为我们就是在虵王的左手方向,距离比较近,应该不超过十米。所以我看的十分清楚。透过这屏风的缝隙,我看到一个蛇首人身的人,正襟威座在一张八脚龙椅之上。或许也可以说坐在一条龙身之上。虵王的头是一颗金色的蛇头,从他的颈部开始,就是金蛇的样子了。颈部大约有平时正常人的两倍长度,有点弯曲,看上去很自然,就像平时见到的蛇立起前身一样。蛇头正视前方,很是威严。他身体上的蛇鳞一片一片,远看上去我还以为是金箔。蛇头要比一个正常人脑袋还要大,头上的眼睛是红色的,发出一阵阵的寒意,让人不敢正视。 虵王的身上穿着金色的长袍,袍子是两侧斜式,听夕羽惠说这种衣服在古时意为万物宗主。上面挂有各种五颜六色大大小小的玉石,袍子很大将他的身体完全遮住,他的手还有脚也都完全看不到,只能看到一个大体的人形,套在袍子里面,坐在龙椅上。 袍是古代一种长衣,袍身有里,袍内着内衣,袍长至脚面。据《中华古今注》记载:“袍者,自有虞氏即有之。”帝舜时期开始就有袍的形制。袍服的主要特点是宽袍大袖,褒衣博带,形制虽然简单,但一穿到人身上便各人一样,神采殊异,可塑性很强。 金色在古代也是一种黄色,黄色则在五方(东、南、中、西、北)当中属于“中”,所以古代把黄色看成中央正色,为帝王所喜欢。隋唐以前的皇帝就开始喜欢黄色,周天子的服饰就是玄衣黄裳。 皇帝穿黄色的服饰的制度始于唐朝。但在唐以前,黄色上下可以通服,例如隋朝士卒服黄。唐代认为赤黄近似日头之色,日是帝皇尊位的象征,“天无二日,国无二君。”故赭黄除帝皇外,臣民不得僭用。把赭黄规定为皇帝常服专用的色彩。唐高宗李治初时,流外官和庶人可以穿一般的黄,至唐高宗中期总章元年,帝王恐黄色与赭黄相混,官民一律禁止穿黄。从此黄色就一直成为帝皇的象征。五代后周时,赵匡胤谋夺帝位,在陈桥驿发动兵变,诸将替他披上黄袍, 拥立为帝,定国号为宋,是为宋太祖。后因以为典实。也指登上帝位。《宋史·太祖本记》:“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在古时,黄袍加身,又比喻为发动政变获得成功,从而登上王位之意。 虵王的八角龙椅大部分是纯金打造,但是在个别的部分还是用了玉,比如龙的眼睛还有嘴巴等微小的地方,都应该还是用龙玉打造,只是这种龙玉的光泽,和我们以前看到的都截然不同!既不是那种淡雅的浅色,也不是那种灰暗的暗色,而是一种很诡异的血红色!龙椅完全依龙形而造,看上去很是霸道,整个将椅子打造成了一条活灵活现的龙,二者结合的天衣无缝。龙椅中龙的尾部绕行而走,前身开始慢慢地盘旋,以一个螺旋状的形式将龙头托起。使龙头向上昂起,离开地面。龙头处龙身稍弯而前,这样就将龙头设在一个十分醒目的位置。龙的嘴巴大大的张开,双目圆瞪,气势非凡。给人一种敬而远之的忌感。龙身在透过阳光照射的龙玉之下闪闪发光,龙鳞反射出那波光粼粼的感觉煞是好看。在龙的两角之间,一团云状的全龙玉打造而成的云座,以龙的两角为支撑,“云团”分别从两角派生而出,进而形成了一个云座。就那样“飘”在龙的头部,虵王就坐在了那云座之上。整个画面印在我的眼中,除了感叹龙椅的逼真和精细之外,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字——妖。 云座的颜色也是那种血红色,整团“云”被工匠精造的万分逼真,在龙角处的衔接简直是鬼斧神工,工匠就像给这团云赋予了生命一样。如此完美的“飘”在了这条逼真的金龙之上。虵王坐在那团红云之上,居高临下一副王者之相。 “这八脚龙椅上为什么还有红色的龙玉?”我小声的问道他们。 他们三个都很惊讶的回头看着我,夕羽惠率先开口问道:“你怎么知道这是八脚龙椅?”语气惊讶中带有一丝生硬,而且看我的眼神有种说不出的凌厉。 我小心翼翼的回答道:“我很小时候就听别人说过这个东西了,你们都惊讶什么啊?” 以前知道八脚龙椅,是在我小时候听奶奶给我讲故事说到的。顾名思义八脚龙椅,就是以一条八脚青龙为名。说是这种东西是给玉皇大帝坐,是万龙至尊。以前的这个神话故事,没想到现在就真真切切的出现在了我的眼前。而且这八脚龙椅上的龙,还不是普通的青龙,而是一条金龙!只要成仙的青龙才会变成金龙,通俗点就是说,虵王屁股底下这条龙,还是一条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