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3节 (第2/4页)
学成为万物之源的社会,与蛮荒的中世纪奇幻世界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每个国家有一个治理国家的王和一个辅佐王的麒麟。灵兽麒麟接受天启而选出国王,王接受天启而拥有不老不死之身,直到自己治理的结束。国民们是从一种叫作“里木”的树上结出的卵果中诞生的。 世界的中央是黄海。这是一块堪与一国匹敌的广大土地,虽说是海,但却没有水。那里所流动着的只有时间和风,除此之外就是无边无际的沙漠和树海。这是一块被沼泽地和绵延的岩山环绕的土地。 黄海的四周是金刚山。金刚山贯穿云海,封闭住黄山。金刚山无法攀登,唯一通过黄海的途径是四令门:令艮门、令乾门、令坤门和令巽门。四门都有灵兽守卫,每年只打开一次,打开的时间依次是:冬至、春分、夏至和秋分。四令门打开的那一天叫“安阖日”。四令门的周围建筑了城市,城市的建筑是专门为防卫妖魔而设计的。 黄海里有森林、沼泽和沙漠,它既不属于人也不属于神,是妖魔跋扈的世外之地。但是,黄海里却有黄朱之民。 在这黄海的中心高耸着一座绵延的山脉。它由五座高山组成,被称为五山。中央的高山是崇高山,其四周环绕的高山分别叫做蓬山、华山、霍山和恒山。蓬山旧称泰山,因其不祥而改名为蓬山。蓬山之名至今已经沿用千年左右。据说五山是西王母的山,蓬山的主人是王夫人,上有舍身木,有蓬庐宫、甫渡宫,是麒麟诞生和成长的地方,也是人与神唯一会发生交集的地方。 其它四内海是:青海,在东(木);赤海,在南(火);白海,在西(金);黑海,在北(水)。这四内海就真的是大海了。同位于中央的黄海(土)一起,五内海按五行排列。 十二国的周围被虚海包围。十二国的虚海的外面,是蓬莱,也就是倭、日本。十二国的另一端是昆仑,中国。连接两个世界的通道叫蚀。通常蚀会带来灾难。 前边说到《十二国记》中的国家都是由国王统治的,但是这些国王和我们所熟悉的国王不同,并不是世袭制,而是被神一般的存在“麒麟”所选出来成为国王的人,如果国王有子嗣,他也要经过麒麟的甄选才能当王。 麒麟代表了世界的法规,代表了世界的最高意志,是创世者的全权代表,它的行动即代表着“天意”,守护着芸芸众生,没有人可以否定麒麟的权威。麒麟代表“天帝”下达天意,选出最优秀的人成为国王,成为国王的人在麒麟的指引下登上宝座,君临一方,他必须以德治国,为百姓谋福利,绝对不能施行暴政。如果他能做到这一点,那么他就可以得到麒麟的保佑,可以升天成为拥有永远生命的神仙。反之,如果国王残酷无道或横征暴敛,那么他就会失去永生的机会,成为普通人。 然而麒麟的存在并不是单方面的,麒麟一旦选定某个人成为国王,也就意味着麒麟和国王交换了盟约,一同背负着选择与被选的命运,成为生死与共的约束者。麒麟代表着人间的正义与慈悲,代表着天意,国王也必须按照天意来施行仁政。 然而国王只凭仁政是无法治理好国家并应付地缘政治的,这时候就必须要求国王具有高人一等的判断力,虽然被迫进行违背正义和慈悲的行动,但是却要把握住“度”,一旦超过了必须的“度”,国王就会“失道”,也代表着他失去了天命,违背了天意。 如果国王违背天意失去天命,那么与之交换盟约的麒麟就会患上重病,此为“失道”。如果国王意识到自己违背了天意,猛然觉悟回归德政,那么麒麟的病就会痊愈,否则麒麟很可能死去。由于国王的永生是麒麟给予的,一旦麒麟死去,国王都会一同丧命。 如果要避免这种情况,那么失去天命的国王必须自行了断生命。一旦违背天意的国王死去,麒麟的病就会痊愈,再选择一个继承者成为国王。 一个国家只要有了王,就会得到麒麟的保佑,国家将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一旦没有国王,妖魔将横行,天灾不断,国家荒废。 总之,国王是国家的关键,而国王的命运是和麒麟息息相关。这便是《十二国记》的独特政治与世界观基础。 十二国记世界 第一百二十四章 三人夜晚仍然是在野外渡过的。雅歌在树林里找了些枯枝和枯叶燃了火堆,烧了些开水就着买来的大饼就解决了晚餐。衫本虽然仍对食物很嫌弃,却也在阳子的劝说下吃了一些下去。 在挨饿和不好吃之间,她还是选择了不好吃。 野外宿营并不安全,但被巧国通缉又没有路引的三人也只能选择风餐露宿,实在是干粮不够了,雅歌才会和阳子轮流到城镇里去购买一些。如此艰苦的生活雅歌和明白事态的阳子倒是还能忍受,而衫本却是愈发的心里不满起来。 他们虽然没有衣不蔽体腹不裹食,但也与一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