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92节 (第3/3页)
,孤没有记错吧?” 太子虽然不喜欢常朝霞,可对于常家的事还是很了解的。晚霞和镇远侯府议亲、定下来的事,他知道的清清楚楚,再也不会弄错的。 开国公慢条斯理的拂了拂衣袖,“殿下有所不知,原本是议定了,不巧镇远侯夫人生了病,常、胡两家请高僧给两个孩子仔细推算,说他俩命理不合,若要勉强成亲,必有死伤。既然如此,婚事自然作罢。” 他这一番胡话说下来,真的是流畅自然,连眼睛都没有眨一下。 太子本以为自己终于可以如愿以偿了,却没料到开国公会给他留着这么一个后手,不由的大为恼火。 “太子妇,宜求嫡女。”太子冷冰冰的说道。 “元妃尚可以是庶女,到了继妃,反倒宜求嫡女了?”开国公毫不相让。 太子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强硬的开国公,不禁有些愕然。从前开国公对他一向是敬而远之的,不亲近,但是,绝不会顶撞他。 他却不想想,开国公做为一位父亲,亲眼看着自己原本应该活蹦乱跳的女儿死在眼前,心中该是多么的震撼。这时节还要他向平时一向顾忌多多,周周到到,实在是难为他了。 开国公阴沉的目光在太子身上扫了几眼,转过身,步履蹒跚的走了。 老年丧女,他的背影备显凄清、苍凉。 “虽然你耍赖,我还是非要娶到无瑕不可!”太子想起已长成亭亭玉立美少女的无瑕,胸中一热,“世上哪还有人比她更合适做太子继妃?她美丽,纯真,善良,还是阿雄和小童的亲姨母!” “孤这便去央求父皇。”太子被开国公的“出尔反尔”激怒了,命令东宫暂不举哀,自己匆匆去了乾清宫。 他也知道,如果想要取得皇帝的支持,当然是趁着常朝霞尸骨未寒的时候,拿常朝霞的遗愿来说事,更容易被皇帝接受。若是过了这个时候,再去跟皇帝要求,未免夜长了梦多。 太子到了乾清宫,高内侍替他通传了,没一会儿便出来,“皇上命殿下进去。”高内侍陪着太子往里边走,小声告诉他,“皇上这会儿心情不大好,把七殿下叫了来,命七殿下为他捶背。殿下,您说话小心在意些。”太子微微笑了笑,“孤知道了。”放轻脚步,进了皇帝所在的偏殿。 皇帝坐在一张紫檀圈椅上闭目养神,七皇子站在他身后,替他捶背。皇帝面目已是有些苍老,七皇子却正是青春年少,玉树临风,如珠如玉,他站在皇帝身边,仿佛老树旁边绽发的嫩绿新苗,俊秀挺拔,生机勃勃;又好像粗瓷大碗旁边放着上好的定窑白瓷,清丽明彻,光芒四射。 “阿昊,常氏怎样了?”太子才走到殿中,便听得皇帝不耐烦的问话声。 太子脸色苍白的跪下磕头,颤声道:“父皇,她……她已经走了……”太子这会儿想起常朝霞,心中也有几分悲凄,她到底是东宫元妃,阿雄和小童的母亲啊。 皇帝喃喃,“到底还是不在了。阿昊,你年纪轻轻的便没了嫡妻原配,真是可怜。” 皇帝出自农家,虽然这些年来先是南征北战,然后入主金陵做了皇帝,骨子里他还是农家的想法。一个男人死了媳妇儿,是可怜的,是值得同情的。 七皇子本是站在皇帝身后捶背的,这时也慢慢的停了下来,美丽的桃花眼中满是悲伤。她的姐姐死在这宫里头,她的家人疼她入骨,还会放心再把她嫁给皇室子弟么? 太子伏在地上,带着哭音儿,把常朝霞临终前的话说了,“……她不放心阿雄和小童,想让三妹妹嫁过来,替她照看两个孩子……” 七皇子心提到了嗓子眼儿。 皇帝沉吟,“小常么?这孩子要说起来也该许人家了,可是,若要做后娘,怕是她年纪还有些小……” 七皇子一颗心慢慢沉下去,沉下去。 皇帝的声音在他耳边有些飘忽了,他听不大清楚,也不想去听清楚。他不再关心皇帝,也不再关心太子,脚步飘忽的向殿外走去。 皇帝正在沉吟之间,觉得身边少了个人,不由的惊讶起来,“阿慕,朕又没许你离开,你怎敢擅离?”看着阿慕的身影,不知怎地,皇帝忽觉得大大不妙。 七皇子茫然的回过头,茫然的看着皇帝,桃花眼中水气弥漫,一眼望不到底。皇帝看着这样的阿慕,一阵阵心慌,阿慕这是怎么了?好像丢了魂儿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