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8节 (第2/3页)
一架。 估计不是散伙,就是一架泯恩仇。 但这在两家眼里都不一样了,虽两人同为纨绔,往日没少混在一起招猫逗狗,可大人们可是没多少交情的。 加上戚世子落水一事,估摸着戚家也警醒了些,跟老国公爷说过点什么。 因此,孟世子才被借着给皇后娘娘准备寿礼的由头打发到直隶来了,指不定就算玉佛没出事儿,也得被身边人怂恿到江南玩一玩。 不然只直隶,哪需要两百护卫,七八十便绰绰有余了。 冬梅在一边见温宥娘没闹话,又道:“姑娘,咱们还是离他远些。一看就不像好人。” 温宥娘听了就笑,“莫不是他脸上写了坏人两个字?” 便是已经二十岁的冬梅,也被温宥娘这话说得直跺脚,“他是好人,能逼死自己新婚夫人?姑娘你就是胆子忒大了一些。这世上也没人脸上写了好人两字呀!” 温宥娘连连点头,也怕真把冬梅惹生气了,那她下江南这一路可就没得玩了,就道:“我也没说他是好人,就是瞧他带的人还挺多的。倒是可以借来用一用。” 庄子的事情冬梅是清楚的,当年她尚未卖身为奴之时,她家附近也有过京中人家的庄子。 庄子里有一户庄头,统管着整个庄子的田土。一般这种在主子面前都是挂了号的,在庄子上算是说一不二。 庄头下面便是被主子撵出府中的丫鬟、婆子、奴才一类,被撵到庄子上之后,也是要下田做活儿的。 另外一些便是佃农,因自家没有土地,便租用别人庄子上的东西,一年收成上缴五六分左右。 要遇着宽厚的人家,三四分的亦有。每年到了收成之时,便要收好了交给庄头。 因此,庄子里不管是被撵出府的下人,还是租用田地的佃农,都会十分听庄头的话。毕竟他们的一切都捏在庄头的手里。 温宥娘手里张氏的嫁妆在江南便有五处庄子,五个庄头,每个庄子下面百亩良田,五个庄头,恐怕每人手里也少不了几十百号人。 这要将土地顺利收回来,要没有‘打手’撑腰,恐怕只凭他们一行人是不行的。 毕竟仇府还没倒,那几个庄头恐怕还不会那么认命。 “仇伯爷连字都签了,难道他们还敢不认?”冬梅颇为不信道。 温宥娘起身在铜镜面前,转了转,觉得发髻妥当后,又低头左右看了看自己的衣着,俱无差错,这才说:“签了字,要他们把吃进嘴里的吐出来,也得他们舍得才行。何况还有旁边的一个庄子。” 当年小廖氏为了换那七座庄子也算是颇费心机,便在张氏的庄子不远处买了差一两等的田圈做庄子来替换。 这种田地相近的事儿,最容易地界模糊。要稍微一个糊弄,上等田就能换作中下等田。要真等官府鉴定之后再发现,恐官府也是不认的。要认也的多番程序,重新确认。 当然,要只是换几个庄头,倒也花不了什么时间。 只是一来他们一行急着要去迁坟,二来那些庄头若是被撵了出去,去了旁边的庄子后等人走后又去这边的庄子捣乱,也不太美。 所以,倒不如干脆利落的把整个庄子换个彻底,到时候再整合出来的人也要团结一些。要另外一个庄子使坏起来,也不至于吃亏。 这些冬梅也明白,别说是两个庄子之间,因为有仇而使坏。 便是一族之中,偶尔有两家不合,也常干那些半夜放人田中水的事儿。而庄子上最怕的便是,里面有人藏在深处,寻着机会与人勾结,败坏庄子上的产出。 “可要是全换了一遍,恐怕没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