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配嫡女_第81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1节 (第2/3页)

瞪大了眼,“真有这样的?”

    温宥娘点头,“抚州刺史不就这样,都闹出名了。难道学院里无人说这些?”

    温余卿道:“我当话本子听了!谁知道是真的。”

    温宥娘道:“抚州地势偏远,且田土极少,老百姓日子难过,上山当土匪的便多了。农忙时种地,农荒时上山当劫匪,已然成了气候。本就人口少,要杀没了,哪还用得着刺史。”

    “可抚州也没有什么可抢的呀?”温余卿道。

    温宥娘拍他脑袋,“怎的没有。外族入关与大隆做生意的,哪个不在抚州里?来往还大多是贵重之物。”

    ……

    就这样聊了不过几日,曲水县便快要到了。

    温宥娘便跟温余卿道:“可是想好了?”

    温余卿这几日便在跟温宥娘说游记上的各地风俗,早把之前说的事儿给忘了,等温宥娘一问,又傻了。

    温宥娘见温余卿模样,心下里也叹气,到底是个孩子,能做什么决定呢,然而在古代还非得他一个男丁做出决定来,便道:“还有大半日的路程,你便慢慢想罢。这种事也不急,便是到了温氏祖地,也还能慢慢想。”

    其实温宥娘觉得自己心中已然是有了答案的,只不过是想听到一声确定罢了。

    她来于现代,对家族的概念只限于一个爷爷下的各房,就比如京城温家的两房人。然而对于温余卿而言,温氏代表的却是整个温氏一族,连着温氏祖地的所有在内。

    他的姓氏、他体内的血、他如今的名声,却是大半来于温氏,偏生他也是个心不冷硬的人,又如何果断地斩地去这所有的羁绊?

    说白了,便是小廖氏与仇氏有万般对不起他,温府有万般对不起张氏,然而整个温氏却不曾对不起他过。

    古人的宗族意识……

    温宥娘只看着陷入深思的温余卿,竟是什么话都说不出。

    ☆、第086章 六老太爷呀

    曲水县并不算大,得益于较为便利的地理位置,在大隆却也算是不小的县城。

    温宥娘一行走的是官道,到曲水县郊之后就直接进了平地。因运气好恰逢没下雨,官道上除了扬起的黄土,不像之前有两日那样因雨有些大,马车陷进了泥中,最后还是让家丁推着马车艰难前行。

    冬梅在一边将布帘紧了紧,道:“郎君,易宗之事……”

    温宥娘奇怪的看了冬梅一眼,道:“怎了?”

    易宗之事,冬梅甚少说及,此回眼见着要到了曲水,却露出有话想说的表情来,想来是一路上想了许久的。

    温宥娘想到这,就道:“冬梅你直言便是。”

    冬梅抿了抿嘴,先打量了温宥娘的神色一番,见温宥娘面色无异,才道:“若是大少爷不想易宗,郎君还是不要逼迫为好。免得伤了姐弟之情,反倒不好了。”

    温宥娘闻言便明白了冬梅的想法,道:“你觉得我们兄弟不适合易宗?”

    冬梅踌躇了一番,最后还是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说来也是冬梅逾越了,可奴婢也是担心郎君跟大少爷吃亏。张家虽再好,可郎君跟少爷却也占不了什么便宜。张氏多武夫,可大少爷是读书人,便是去了伯爷府上,对少爷以后也并无助力。但是温氏的话,是郎君说温氏其实也有几房人在外为官的,以后少爷要是高中,在朝廷上也要多些关系。有长辈提携,路也要好走一些。”

    “这些话是谁告诉你的?”温宥娘抬眼问。

    冬梅忙道:“也不是谁说的,只是奴婢从郎君跟大少爷说的话里听得的。便有了这点子想法,让郎君见笑了。”

    到曲水县这一路,温宥娘常常将温余卿叫到自己马车上说话,却也没让冬梅下马车,她听得多了有想法也并不奇怪。

    温宥娘叹着气道:“连你也觉得留在了温氏好?”

    冬梅不敢再说多,只道:“温氏一族当官的总比张氏一族的要多些。”

    而且张氏一族多是武官,都在边关守城,却官位大多在五六品上。边城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