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六章 试药 (第1/2页)
试药…… 容钰震惊地看向邵北城。 医谚有云,是药三分毒,计较起来,新方子、罕见药剂比寻常药的毒性更为莫测。 病患身虚体弱,经不起折腾,故而医者用新药前,稳妥起见,多会找人试药。 是谓药人。 做药人的风险之高不言而喻。 在普通人家,多是奴仆、儿女为尊亲试药,在天家,则往往是命死囚试药。 可也有例外…… 大周许多人都知晓一件轶事,倒是许多年前,先帝有一回身感重疾,马太后以凤体之尊亲自试药,诚意感天,先帝圣体得愈。 上辈子,容钰幼时如许多平常百姓一般,对这桩轶事深信不疑,认为帝后情深、太后纯良。 后来,她做了宁王妃,接触到马太后其人,才觉得这件事并没有那么简单。 马太后不是位“纯良”的妇人,她和先帝也并不如何情深…… 事情要从先帝朝说起…… 当今皇帝是先帝的嫡子、太子,却并非长子。 大周礼法提倡的是,正妻生下长子后,妾室方能生子。 如此一来,嫡子占嫡又占长,可避免子辈相争、内宅生乱。 至于先帝的那位长子…… 正史对那位皇子和生下那位皇子的杨姓娘娘,只轻描淡写地记了寥寥数笔,道那杨氏本是低位女官,先帝是太子时幸了杨氏,因杨氏彼时并非太子府的女侍,故而未服避子药,后杨氏有孕,进了太子府、生下皇子。 皇长子的封号是福王,封地洛阳。 先帝薨后,杨妃为先帝殉葬。 福王悲恸过度,不久也猝然逝世。 他一生,都不曾踏足封地洛阳…… 先帝一朝,有许多风云际会的大事、有许多千古风流人物,杨妃和福王母子能在史书上留下几笔书墨,已属难得。 容钰做宁王妃后,从张太傅所赠的书里,以及谨慎探问,才逐渐了解一些史书上没有记载的往事…… 正史上所载的每一句都是真的,可是,那些话连起来却不是事实。 杨妃娘娘,并非不是一位普通的低位女官。 她出身文官世家,父兄叔伯皆有官身,祖父更是入阁拜相、故交门生遍天下,而她自身也颖悟聪慧,容貌、性情、才学都极出挑。 这样一位夺目的女官…… 先帝逐渐倾心她,想娶她为后。 可寒门选后是太祖成例,杨家的家门太高了。 先帝幸她,不是不负责任的一时情动,而是无计可施的放手一搏…… 他名不正言不顺地幸了杨氏,杨家一定不会善罢甘休。 他想用这样的法子,迎娶杨氏为后。 最后,先帝未能如愿。 他娶马氏女为正妃,生下当今皇帝。 杨妃便成了先帝心里的意难平。 而马太后在方方面面,都远不及杨妃。 所以,尽管马氏育有嫡子,先帝却迟迟不封太子。 臣子们轻易便猜到皇帝的心思,当时有许多人投靠杨家、支持福王。 只有少数人支持马家、当今皇帝,其中包括当时尚年轻的张太傅。 张太傅出身寒微,是得了老杨大人的青眼、提携,才有幸留京、施展才华。 便有人指责张太傅忘恩负义。 先帝朝的储位之争,时人谓之“国本之争”。 在这动荡的时局中,先帝染病了…… 这个时候,马氏皇后做了那件震惊世人的事:亲为先帝试药。 猛药医重疾。 因先帝病情来势汹汹,故而那药的风险也极高,内务府原已择定数名死囚犯试药,道是若他们有幸为先帝试出灵药,则可免死。 言下之意便是,若试不出,就会被毒死…… 最后,上天垂怜,马氏没有死,先帝的圣体也逐渐康复。 马氏冒死试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