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六零来种地[穿书]_穿到六零来种地[穿书]_70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穿到六零来种地[穿书]_70 (第4/6页)

体好,参片依然是因为对身体好,所以她才会带过来。她知道王思婉的性格,这些东西她不看重价格,只看重功能,只是因为它们对人的身体好而已。

    “因为我们是朋友啊!”马玉兰上前,坐在他身边,翻开放在床头  的那本小册子。

    王思婉许安:捐赠500元整。

    她松了一口气,轻轻的笑了起来。

    朱建设做完手术后,偏瘫的身体只是恢复了一点知觉,要想完全康复,可能还需要几次手术,但能恢复知觉,就有了希望。

    马玉兰把朱建设接到了王思婉提供的那间房子里,还把乡下的三个儿女给接了过来。安排学校的问题之后,她自己也恢复了上学。

    王思婉和许安经常去看他们,马玉兰的大儿子和二女儿都被教得很好,很懂礼貌,每次他们过去的时候,都会很开心端茶倒水,嘴巴也很甜的叫着人。

    最小的儿子还很小,连学都没有上,但已经会自己穿衣服吃饭了,也很乖巧。

    许安见朱建设每天只能躺在床上,要么就是撑着拐杖走动,就去给他弄来了一张轮椅,然后告诉他,虽然他现在身体不便,但其实也是可以做很多事的。不能将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女人身上。

    朱建设也知道这一点,他土生土长农村长大的,眼力有限,一场大病已经夺去了他不少的精神气,他想赚钱,却不知道自己这个样子还能做什么。

    许安听说他很会做木工活,就给他画了几张图纸,那是一些衣柜还有梳妆台的式样,可以在家里做这些,然后拉出去卖。现在年轻人结婚,家里都是需要衣橱衣柜的,所以完全可以从他擅长的方面入手。

    朱建设一开始很担心,但情况已经这样,就不如去试试,于是咬咬牙,就买来一批木材,在家里专心做起了衣柜。

    他干活细致,以前跟着老师傅学过雕花,许安给的图纸上面的衣柜都是新颖的款式,做出来的衣柜很高端大气。

    做出来后他一开始还担心买家,结果隔壁就有一户人家,正巧儿子结婚,偶然听马玉兰说起她男人正在做衣柜来卖,过来一看,就喜欢上了,价格也不贵,才200块,就能买上这么大的一个衣柜,划算得不得了。当下就拍板买走了。

    成功的第一单生意,让朱建设兴奋了很久,他终于意识到,哪怕他现在这样了,只有一只手和一条腿有直觉,其实也是可以靠自己,为家里赚钱,来养活老婆孩子的。

    尽管做这些很吃力,但习惯了,就好了。

    渐渐的,他的名声也在周围打了出去,凡是家里有孩子要结婚,或者是想买衣橱衣柜的,都会来他这,说好想要的款式,付好定金。

    马玉兰见他虽然有些累,但心里很满足,而且做这些东西也能帮助恢复他的知觉,便没有拦着。

    无论如何,日子还是要过下去的。

    八二年的一月一号,一项历史性的改革出台了。

    每一个农村人,都能分到田地啦,也就是说,所有田地不再归大队统一管理,种出来的粮食也不是按工分分配了。

    他们有了自己的田,按人头分,种多少都将是那户人家自己的。

    农村人,在这一年,爆发出了巨大的激情,他们有了自己的地,那种地的热情就更多了。人人都想让自己地里,长出许多许多的粮食,伺候起自己家的地,也更加用心了。

    作者有话要说:  呀,我来啦,明天中午十二点,接着见啦

    第175章

    如果说分田到户是一次历史性的改革, 那么82年的一次会议上则确定了个体经济的合法性, 也就是说大家可以随意做生意了,再也不会有人说你资本家, 说你投机倒把了。

    S城作为一个早年就是灯红酒绿的大都市,很早以前都是很能接受新事物的,无论是新文化、新思想还是新奇的玩意儿。

    在这里,几乎可以包容一切。

    所以自从国家确定了个体经济的合法性, S城做生意的人就如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

    临街边上的人家,一个个都开了门脸,有卖衣服的,有卖卤味的, 有卖粉面的。逛街的人,不再专门去商场了,有时候直接到楼下就能买到东西。

    许安从深市那边运回来一批又一批的电视、冰箱等物件,在S城这边,卖得特别的好。现在想买这些,如果去商场的话, 还是要票。但许安和祥子他们跟深市那边的私人厂子拿的货,他这里的东西,不需要票就能买到。

    王思婉则正式成立了卿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在还回来的两个小厂子里,开始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