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4节 (第2/3页)
此刀可借。 对方应当也是卫启濯的对头,只是此举显然透着将他当枪使的心思。 袁泰思虑迂久,将帖子收好,起身出了书房。 金乌西斜时,流光逐暮霞。 卫启沨听丹青低声耳语一番,微微颔首:“让冯权当心些,不要被袁泰看出端倪。” 丹青应喏。 卫启沨凝着天际浮动的云霞,尚自出神。 袁泰在山东那边也有心腹,应当会先探虚实,并且即便他认为有机可趁也不会自己动手。 卫启濯也不是省油的灯。两拨人掐起来,结果如何还很难说。 先瞧着吧。 又过了大半月,就在萧槿琢磨着要不要再派人往青州去查探一番时,卫启濯终于归来了。 萧槿见他虽则风尘仆仆,但瞧着并无甚不妥,心中稍松。 卫启濯回来跟萧槿打了声招呼,换了身衣裳便往衙署去了。 杨祯等人提前得了信儿,一早便等在衙署。 卫启濯与众人寒暄一回,旋提出要让几个知县跟他去勘察河道。 杨祯一怔:“大人……征税之事查妥了?” “妥当了,灾情属实,”卫启濯微微一笑,“我会帮诸位将报灾的奏章递呈给陛下的,今年济南、青州两府的夏粮税便免了。” 众人听得目瞪口呆,缓了片刻才反应过来,皆是赔笑,直道卫大人英明,要替这两地百姓申谢。 卫启濯大手一挥:“为官者自该为民做主,也当令百姓感念陛下圣恩仁德,这才是我等本分。” 杨祯抚掌笑道:“大人所言精深透彻,精深透彻!在下受教了。” 周广等人也忙忙应和,方才紧张的氛围忽然松泛起来,众人俱是松了口气。 黄瑞暗中打量卫启濯几眼,一脸困惑。 卫启濯前脚去青州,他后脚就使人跟了过去。据他的手下来报,卫启濯头先似乎是去访亲了,后来又往青州府辖下各个村镇走访了一番,转了好大一个圈,这才打道回府的。 卫启濯每查访完一个地方,他的手下就跟着去逼问那些被卫启濯问过的农户,农户皆战战兢兢地说跟钦差大人谎报了灾情,不敢拆官老爷们的台。 青州知府确实知会过下头的人,这些农户不敢跟官府杠也是常理。毕竟钦差迟早要走,但得罪了当地父母官,就别想有好下场。 只是黄瑞想起卫启濯之前的态度,总觉得他没那么好糊弄,因而如今瞧见卫启濯似乎预备将此事揭过,倒是满心生疑。 其实杨祯心中也是做此想。他明面上含笑附和,其实尚有些不放心,因而等到日暮时分,他委婉地表示想与卫启濯作杯。只是卫启濯再度回绝了,杨祯忙解释说不会请唱的来陪酒。 卫启濯端量他少顷,笑道:“杨大人想说什么不妨直言,小可出门近一月,冷落了内子,眼下要赶着回去陪内子用膳。” 黄瑞跟周广回了知府衙门后,说起了心中疑惑。周广斜他一眼:“看不出来么?他之前到任第一日,是在做样子。他若是头一日便上道,那才是奇怪。”顿了顿,又道,“不过还是不能掉以轻心。回头还是要试试他。” 黄瑞点头称是,旋又想起一事:“那河道堤坝的事……” 周广面色阴沉,半晌,道:“我去跟杨大人合计合计。这钱还是要送的,那钦差虽是个豪奢公子,但谁会嫌钱多?咱们总是应当给他些封口费的,不然没好处的事谁会做?” 卫启濯知道那些大小官吏一定在背后议论着他,但他并不在意这些。他们琢磨得越起劲越好。 他打衙署出来后,一径回了别院。他才入了二门,就被迎出来的萧槿领到了饭厅。 萧槿亲手帮他布了菜,又命人端上冰镇的酸梅汤并洗切好的应季瓜果。桌上肴馔多出自萧槿之手,她正纠结着是让卫启濯先尝尝她的手艺还是先解解暑的时候,被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