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91节 (第2/3页)
禔缓缓点头,这次倒没有再明确提出反对意见:“即使如此,这些事还是要请示皇阿玛才是,不能私自决定。” “这个弟弟当然明白。”胤礿笑道,“此时,不过是缓兵之计罢了。” 两人对视,竟是有种默契之感。 第270章 仓央嘉措 胤礿带来粮草后, 士兵总算不用饥一顿饱一顿了, 不过粮草不多, 也坚持不了多长时间,且琉球王都的事情也不能一直放着, 不然那王子久不见胤礿回去, 还不知道激动之下会做出什么事情来,而那失踪的倭寇将领也是一个□□, 要早些解决才是。 因此胤礿胤禔和姚堂隆科多碰头一商量, 决定兵分两路。 胤禔胤礿和姚堂带领一部分精兵,先赶往王都, 解决琉球国王和王子之事,将大后方稳固住。 隆科多便带领大部分将士在此等待后方粮草,届时再自行前往王都。 没办法, 行军更耗体力,他们现在的粮草没法支持全军行军之用。 而胤礿是必须要回去的,毕竟他与琉球方面接触最多;胤禔是主管内附之事,也必须要去;而姚堂, 领统兵之职,率兵随身保护胤禔和胤礿的安全。 苦逼的隆科多,只能留下和大家一起喝稀粥。 大部分的粮草又被胤禔等人带上路上行军所用了。 等胤禔大军出发的时候,关于这边最新的情报也已经在海上飘荡, 准备送回京城。 理论上来说,在他们收拾掉倭寇的时候,康熙关于琉球王子如何处置的旨意也能到了。 视线回到胤祒这边, 在传唤了送信回来的人,了解到海上已经没有海神发怒的迹象后,又经过一天讨论,终于决定由之前陪着胤祒闲逛的那个将军亲自负责将粮草押运过去。 其实将军他不想去,奈何他不去胤祒就说要自己去,这能让去吗?到时候哪怕磕破一块皮,他怕都是要乌纱帽不保。 因此当情报在海上飘得时候,这边的粮草其实也出海了,只是双方没有遇上,算是擦身而过。 将军押运粮草走了,胤祒的权柄又大了几分,倒有些说一不二的架势。 但他一点也不高兴,甚至有点苦逼,因为他要将此间消息送回京城,虽然大军没事,到底受了损失,当是出师不利,这消息送上去,皇阿玛指定得不高兴。 而送上消息的他,估计也得受皇阿玛的冷气。 哎,惨。 胤礿惨兮兮修改了好几稿,才将折子送出去。 在大军紧锣密鼓的时候,云荍已经开始收拾行礼,准备出门了。 是的,还是去避暑塞外。 为什么呢?她不是好久都没参加过这种长途跋涉的活动了么? 因为,她偶然间听到了‘仓央嘉措’这个名字。 卧槽,这个人居然是康熙朝的?开玩笑吧!这是个同名同姓的吧!仓央嘉措不是现代的么? 这是她听到名字的第一反应,原谅云荍吧,她上辈子就只在网上看过仓央嘉措流传的那几首情诗,明晃晃的现代诗风格,她就默认了仓央嘉措是个现代诗人,顺便在西藏当喇嘛。 懵了的云荍又深入打听了一下这个叫仓央嘉措的喇嘛,发现人家并不是个普通的喇嘛,人家是五世□□的转世灵童,早在五年前就已经举行了坐床典礼,成为了六世□□喇嘛。 然而云荍却没有打听到仓央嘉措有做过任何一首她眼熟的那些诗,虽然并不确定这个仓央嘉措是不是她知道的那个仓央嘉措,但这并不妨碍她提起兴致前去看一看。 不比身为外男、云荍始终不得一见的纳兰明珠,仓央嘉措是个喇嘛,乃方外之人,她还是能跟在太后身边见上一见的。 说来这次出塞还是一次政治事件的缩影,去年,固始汗去世,他的曾孙拉藏汗继承汗位,却与第巴桑结嘉措的矛盾重重,虽然拉藏汗年纪轻,但人家继承的势力大啊,所以桑结嘉措的压力还是很大的,于是就想寻求清廷的帮助。 康熙是差不多每年都要去塞外转一圈的,今年也早早的确定了时间,桑结嘉措知道后,就派仓央嘉措带人过来拜见康熙,联络联络感情,借借势。 云荍才不管这些政治不政治的,拉上小儿子小儿媳,就随大部队出发了。 十来天时间就到了地方,安顿好后,康熙第一时间就接见了蒙古各亲王和仓央嘉措一行人,云荍只能眼巴巴在后头望着。 即使儿子见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