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9节 (第2/3页)
称得上是一个极好的地方了。 消息传开,来投的人家变得更多了。到了第二年春日的时候,高家堡里,已经再没有房屋可以给新来的人分配了。 并且随着来投的人变多,沉寂了很久没有来骚扰勒索高家堡的边军也出现了。来的人倒是不多,几十而已。不过仗着手中有刀,背上有弓,才敢大喇喇的上门勒索。 驻扎此地这么久,竹生也领着阿城、七刀,在坞堡外围布了警戒。这方面,从小长在土匪寨子里的七刀贡献不少经验。 只是当时堡中人口还不够,分出来警戒的人手只能将警戒范围铺到三里之外。幸而,也及时的发现了那队人。 竹生令人紧闭大门,并不给这些人开门。 这些兵丁出来就是打秋风来的。遇到那些豪强大族的坞堡,私兵强悍,不把他们放在眼里,是常有的事。他们若强来,搞不好反倒会让自己灰头土脸,还落不到好处。 只是高家堡这样一个小小坞堡,竟然也敢给他们甩脸子,就让人感觉脸上挂不住了。 那领队就指挥自己的弟兄,在寨门外叫骂。 当兵的能骂什么好话,自然都是些“我x你老娘”之类的粗话。阿城只气得满脸通红。七刀混不吝这个,他想骂回去,竹生提着他的领子给他提到一边去了。 那领头之人见寨墙上的人竟然骂不还口,以为他们怕了,得意起来,便叫人放箭。一时稀稀落落的十几箭射了上来。 竹生看到墙上的人脸上有了惧色。这些人日日训练,却没有实战经验。他们从精神上,还依然是种地的农民。 竹生便改了主意:“掷矛队上!” 七刀立刻转头,吼:“掷矛队!就位!” 这是他们早练过许多回的,有竹生、七刀在墙上,众人便有主心骨。虽是第一次真正面敌,却也不慌乱,有条不紊的按照平日里练习的,各就各位。 七刀是有意立刻就开杀戒的。竹生却道:“身前一丈之地。” 七刀只能压下自己那些念头,服从的传令:“身前一丈之地,射!” 竹生选择的是短矛。其实就是一截半人高的竹子削尖了头而已,成本低廉,制作简单。 但基于物理学远离,短矛的投掷威力不如长矛。竹生给掷矛兵配了简易的掷矛器。也很简单,不过就是一截竹子,刻出槽来放置短矛,投掷的时候等于加长了力臂。 那一排短矛就如大家练习的时候一样,整齐的插进了兵痞们身前一丈之地。因为延长了力臂,投掷便轻松了许多,短矛入泥半尺。 那些兵都是打过仗的,晓得厉害,当时冷汗就下来了。拨转马头,呼啦啦的跑掉了。 寨墙上便发出一阵欢呼。 这一场,根本连对阵都不算。寨子里的人却忽然士气高涨,有了信心。 第82章 082 待过了春耕的忙碌, 竹生在纸上画了周围的地形, 指着十里之外的地方, 对范深道:“这里, 再建个寨子, 将后来的人安置在那里。” 她的笔又在另几个地方画了几个点:“这里,这里, 还有这里,将来都建上寨子。现在顾不过来,先把第一个修起来再说。别的先不弄,先弄寨墙。” 范深看着那图, 几个黑点把高家堡围在中间,成拱卫之势。彼此间相聚的距离, 一旦烽烟起, 便可互相救援。他的眼睛,便亮了起来。 竹生把大方向定好, 整体想法交待给范深,便不多管。 她是十分高兴身边有范深这样一个人的。这个人满腹经纶, 却不给你掉书袋,做事非常务实。她只要定下整体方案,细节都可以交给范深。她当然是乐于从这些琐事中抽身的,她的时间,都要花在修炼上。 竹生却不知,范深也是极喜欢竹生这一点的。她拍板做决定,然后就放手, 正合了那句“用人不疑”。于他这样想要做些事的男人来说,真是太合适不过的。 两个人也算是相得益彰。若将小小坞堡换成金銮殿,都可以称得上是君臣得宜了。当然,金銮殿之类的,还在遥远的未来,两个人现在需要面对的,是一个人口已经满员,再塞不下人的小坞堡而已。 范深这一年多,除了务实的做事,还做了一件让竹生惊讶又高兴的事。 作为一个读书人,范深一家迁移,行李中却并没有带许多书籍。竹生这外来户,并不知道在这里地方,书籍是昂贵的财产,许多读书人家迁移,都是钱财细软可丢,书不可丢。 范深不带书,不是因为不爱书,而是因为他把书装进了脑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