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13节 (第4/4页)
很多农民起义就是这样来的。繁重的苛捐杂税压得老百姓吃不饱饭,活不下去。既然已经活不下去了,倒不如放手一搏,说不定还能挣口饭吃。 房二河小时候也是经历过苦日子的,也甚至税收的繁重。如今,他们家日子已经很好过了,每年要交的税在他眼中已经算不得什么了。况且,自从去年房大郎和房二郎考上秀才之后,家里的田地就已经免税了。 不过,小时候的记忆还是非常深刻的留在脑海中的。一听大女儿提起来这件事情,他也想起来今天听到村里人说的话了,所以,激动的看着房大郎道:“大郎,是真的吗?咱们家能有更多的土地不用交税了?” 房大郎笑着道:“自然是真的,朝廷规定了,秀才能免一百亩的税收,举人能免四百亩的税收。” 房二河听了这话,笑着说道:“那爹岂不是要再去买一些地才好啊。” 去年房大郎和房二郎考上了秀才之后,一共加起来可以免两百亩的税收。他们家的地加起来一共有一百多亩,房二河又把房南和房北家地也划过来了。房南和房北这两年日子好过了之后,也买了不少的地的,三家加起来也差不多两百亩地了。 房大郎点了点头,说道:“是应该多买一些地的。不过,爹,我建议您这次去府城和京城附近买一些地。” 房二河问道:“为何?那边的地岂不是很贵啊,咱们又不在那边住,买了之后自家用起来也不方便的。” 房大郎看了一眼房言,道:“爹,咱们家的店铺如今已经开在府城了,分店也已经开始收拾了。以后,或许咱们家还要开到京城去的。这样的话,咱们家对于面粉的需求就会非常的大了。在咱们家附近买一些地固然好,便宜,方便管理。但是,咱们距离府城和京城也有一段距离的,运送起来也不大方便。与其到时候买别人家的面粉,还不如用咱们家自己地里出产的。遇上荒年的时候,也不怕会涨价了。” 房二河听着房大郎的话,仔细的想了想,皱着眉头说道:“这件事情爹爹再考虑一下。今日爹爹喝得有点多了,头有些沉。等爹爹酒醒了细细想想之后再说。” 听着房二河的话,大家都忍不住的笑了起来。房二河见大家笑起来了,他也跟着笑了。 吃过饭之后,大家就去休息了。 第二天早上,房家来了一个人,此人正是孙博。 房大郎考上举人的事情,他前几天就已经知道了。他也是在府城参加的考试,当时还跟房大郎和房二郎见过面的。考完试之后,他没有再回京城,直接回了县城的孙家老宅。 放榜的那一天,他就已经知道了。这几天,他在府城参加了不少的聚会。很多人聚在一起吃吃喝喝,互相恭维一下。心里想着没有来参加的房大郎,也有些不是滋味。直感叹,房大郎果然不愧是解元,就是比别人多了一些定力。也比别人聪明啊。这样的聚会,真不知道为何要来参加。甚是无趣。 等昨天在家里接了喜报之后,今天,他就来了房大郎家。 “恭喜修竹兄,取得了鲁东府的第一名。” 房大郎朝着孙博拱了拱手,说道:“多谢懋之兄,也恭喜懋之兄了。” 孙博道:“我却是不能跟修竹兄相提并论的,我的名次比较靠后。也是侥幸考上了而已。” 房大郎的心里却不是这样想的,举人的考试是非常难考的。按照孙博的水平,其实考上的可能性不太大的,最理想的状态就是考上副榜。但是,孙博却考上了正榜。虽然名次有些靠后,但也是正儿八经的举人了。可见,京城的一些族学,的确是要比他们县城、府城强上许多的。 不过,虽然心里这样想,房大郎却是什么都没有说的。 “懋之兄谦虚了。”说完这句话之后,房大郎指了指旁边的椅子,道,“懋之兄快请坐。” 坐下来之后,房大郎和孙博就聊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