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27节 (第1/2页)
“他也在?”卫安忖度了一会儿:“在哪儿?” 沈琛不甚正经的笑声便一下子出现在门口,他倚在门上笑了一声:“在这儿呢,是不是该谢谢我?” 他不请自来,一点儿也不客气的在卫安对面坐下,看看忙着关窗的蓝禾,哟了一声:“怪机灵的,这么短时间,这几个丫头都被你调教出来了啊。” 卫安喝了口茶。 沈琛便收起了笑脸:“有件事告诉你一声,郑王出了些事……” 难怪这几天总不见郑王递消息来,卫安说不清的觉得心里有些惊慌,一下子攥住了手里的杯子,眼睛眨也不眨的看着他。 沈琛摇了摇头:“也没什么大事,就是我那皇帝舅舅…哦不,叔叔,他让郑王叔去扬州一趟,扬州进贡的布匹出了些差错……” 所以让郑王去查? 卫安却仍旧觉得不对。 这时候?这也太巧了,恐怕让郑王去扬州的,不是隆庆帝,而是旁人。 她沉默了片刻,便咬了咬唇看向他:“你信只是去查贡品吗?” 之前楚王要杀郑王不成,郑王又主动跟隆庆帝表了忠心,让隆庆帝对他逐渐亲近,这恐怕不是楚王乐意看到的结果。 “不对。”卫安下了结论:“恐怕没有这么简单。” 沈琛手里抓了一把瓜子,轻声笑了:“当然没有这么简单,郑王叔刚出了河北,就遭了强盗。” 卫安惊了一跳:“什么时候的事?!” 她如今才察觉到,她竟从没有主动联系过郑王。 大约是相处的实在太少了,也大约确实是不知道该怎么面对,又早已习惯了什么事都不借助旁人的力量,怕节外生枝。 她做这些事的时候,没有想过借助郑王的力量。 于是竟不知道,郑王被派了差事出京了。 “可是……”她有些不大明白:“我祖母和三叔,并不曾提过……” 按理说,若是皇帝派差,没理由在朝为官的三老爷不知道的。 沈琛看了她一眼:“密旨。” 也就意味着,就算是郑王死了,那也能以许多种理由糊弄过去。 楚王还真是费尽心机。 卫安坐了半响,忽而冷笑了一声。 沈琛知道她生气了,又道:“你最近在做什么?你说的那事儿,有结果了吗?” 卫安说不必担忧邱楚英,她有法子,可是最近并没有什么消息。 沈琛见她不说话,又道:“你若是还没查出什么,我这里倒是有一点儿收获。”他说着,意味不明的笑了笑:“云南那批打着明家余孽作乱的暴民,倒是真有一批人是为了明家才闹事的。” 卫安挑了挑眉。 可是当年明家的人,分明都死光了。 明家的嫡支,都在进京的路上被土匪杀了。 而那些无关紧要的人,也在后来云南的旱灾里死了。 这么多年,卫老太太派人去了那么多趟,也没什么发现。 沈琛是怎么发现的? “别这样看着我。”沈琛显得尤为漂亮的桃花眼里情绪不明:“当年在云南死的,不仅仅是你们明家的人,还有我父亲。而我母亲,也是因为我父亲的死,才死的!” 他语气仍旧淡淡的,并不激烈,甚至没有情绪起伏。 可是卫安却叹了口气。 她是知道的,上一世的沈琛到最后成亲生子了,也从来没能放下过这个心结。 “我在云南下的功夫,非你能够想象。”他语气渐渐变得更冷:“这么多年了,流水一般的银子,前赴后继的暗探,总该有些成效了。” “当年,我爹是跟明家对付叛党的时候死的,说是中了叛党的陷阱。从那之后,朝中才对云贵总督的那封折子重视起来,一哄而上要求内阁和圣上彻查明家与叛党的联系。” 所以说,平西侯沈聪的命,其实不过就是别人间接准备拿来对付明家的一把刀罢了。 这些人,狠毒如斯。 卫安抿了抿唇:“你还查到了什么?” “人就要被带来京城了,再等一等。”他眼睛发亮,忽而笑了一声:“等了这么多年了,也不在乎再多等这么一会儿。” 卫安嗯了一声:“是,不在乎再多等一等。再等一等,我这边也快有结果了,只要揭开这个口子,那些真正该死的人,就都要死了。” 门被砰砰拍响,锦绣坊伺候的丫头轻声在外头道:“七小姐,请您下去挑料子。” 做戏是要做全套的。 何况试探消息的人都已经来了。 卫安朝沈琛看了一眼,叹了口气:“小镇国,求您件事,请…请您帮我给王爷带封信。” 三更,以后每天都会三更。所以求个收藏求个订阅什么的拉,爱你们,么么哒。 第266章 敌意 郑王是她的父亲,也是她母亲至死都想着不能连累,想要保全的人。她想,她总得替她的父母做些什么。 沈琛颔首答应,目送她出去了,才紧跟着站起来,冷冷透过窗户缝往外头看了一眼,街上是拥挤的人群,其中夹杂着许多复杂的目光。 卫安被丫头引着下了楼,才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