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67.下马威 (第5/6页)
糙的手紧紧地护住草捆,“我自己来,别弄脏了你的衣服!” 日夜思念的英武的儿子,初次见面清雅如雪,飘逸如雨,从天而降的姑娘,让这位厚实、善良的山里人激动又拘谨,手脚不知道如何摆放,汗珠从微黑的脸上慢慢渗出,全然没有了刚才的从容与悠闲。 “哎,岩岩!你咋不替你同学背背包。你轻车熟路的,走得惯这山路,娇……”他伸手欲替她拿包匆忙又缩回,转而责怪儿子。 “没事的,伯父!要不是我刚才让着他,早把他丢得无影无踪了。”风情看着顾若岩闪闪眼睛,开心地笑。 她轻松、亲切的话语多少缓和了老人一些窘促。 于是,他厚实的嘴角挂起欲动又止的满足的笑容。 * 山坡上零星地住着几十户人家,似乎依然过着远离尘俗的田园生活。 在一所僻静而雅致、安宁又和谐的竹篱小院前,谢风情呆呆地站住,惊望…… 这是一所素净、别致的农家小院。由两间棱角分明、古朴的正房和两间别具一格的半球形的西侧房组成。 两间正房由大小不一的石块和泥土砌起,泥墙上长出许多暗绿色的苔藓。房后一片青翠逼眼的绿竹。房跟下几根粗老茂盛的树藤,蟠结攀援地爬上房顶。密密层层的枝叶已经垂到房门上,被修剪成犹如帐子上垂延下来的流苏。 奇特的西侧房由泥土和大小几乎一致的鹅卵石砌成。房后一棵古树,枝条如虬龙,皮裂如鳞甲,老态龙钟如卧龙般匍匐数丈,伸出如云如盖的枝桠绿叶,仪态万方,奔放潇洒地遮盖在这个样式新颖的半球行的房顶上。 “这点石成金、奇特的造型,这独具匠心、巧夺天工的杰作!一定是你为保护这棵老寿星,急中生智,苦心积虑的吧!”她以无限崇敬的眼光望着他。 “冰雪聪明!一眼就能破解这个谜。这也许就是常说的心灵感应吧!”他大加感慨,爽快地笑。 “你又得意忘形了!”她笑着瞪了他一眼,继续观赏。 一个大大的椭圆形的羊圈紧挨着西侧房,由一人多高的木棍围成。院中空处,全由相差无几、清白暗绿相间圆滑的鹅卵石错落有致地铺成。缝隙处钻出绒绒绿草。一棵葱茏的枣树,已经果实累累。树阴下摆放着一条光滑的石台,几个树根做成的木凳。 见缝插针,石台旁边由毛竹圈起一片小菜园,里面长满了纤尘不染嫩绿的蔬菜,几只小鸡在栅栏外,努力地伸长脖子,竭力试图挤进去享受鲜美的菜叶。 整个院落除房子外,全是由疏密相间胳膊一般粗青青的毛竹编织而成。 “若岩,——你一直住在这儿?”她的眼中流泻出柔和羡慕莹然的光泽,深情地仰望着他。 “为什么不呢?这是我安身立命之所!是不是很原始、简陋,离你最坏的想象,还差十万八千里?” “你知道吗?解甲归田是我现在涌出的可望不可及的强烈梦想!如此温馨、恬静的世外桃源真让人叹为观止,疑心是在梦中,真是太美了!”她由衷赞赏。 “真的么?你这样说,真让我大喜过望。其实,我还提心吊胆怕你水土不服,会被这没有一点现代踪影,刀耕火种般的赤贫吓得缩头而归了呢! 看来一颗悬起的心总算敢放回原处了!”他长嘘一口气,脸上洋溢着甜美的微笑,“即便是这样粗糙的家,也是我们全家多年的心血筑造起的。 这些竹子、树藤是我儿时种下的,铺地的鹅卵石是我们全家不论寒暑,用背筐一趟一趟地从山中河滩上挑选来,一块一块地铺制的……”他一时沉入辛苦往事的回忆,如数家珍地说。 “这个半圆形的房子同样记载了你的思索、智慧与爱心!”她神往地笑望着他,幽思蒙蒙。 他感激地笑笑,“可能我妈去地了,还没回来。一路鞍马劳顿,先到我的‘黄金屋’歇息歇息吧!” 房间不大,却明显地给人一种非常舒服、整洁的感觉。木质结构的墙里,光滑而别致。 一张简朴的木板床靠墙而放。挨床的墙上贴着一张硕大的彩画。 远景,朵朵洁白绒绒的云儿,在海一般辽阔的天幕上,自由自在、怡然飘曳;近处,一片伟岸神奇的北国白桦林,似*、情浓、一望无际的万里长城。看着看着,很容易让人耳畔油然萦绕起高亢、一往深情的歌曲《卓玛的故乡》。 床边一张旧木桌上,陈列两叠整齐的书。书旁两棵优美的根雕,虽然不是出自现代工具精制,纯粹的手工。但是,格调高雅,创意巧妙,手工技艺也已炉火纯青,令人止步凝神观赏。 其中一个惟妙惟肖的小猴调皮地把一只手搭在眉峰上,注目远眺;另一位长裙飘飘古朴清美的小仙女,翩跹起舞,秀气的眼中放出娇柔、迷人的微笑。 桌子上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