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05页 (第2/2页)
花、蜂蜜、肉干等等东西去换。小余同志手里好东西多,她拿着一罐铺着厚厚油脂的蘑菇酱和昭明换了两个甜瓜,别人是没有这么奢侈的,最多就是一个,再少一点,两个人一起换一个,再分开吃。 过了农忙时节,新来的三个知青终于也适应了干活的节奏,昭明的跌打酒就存封进了箱子底。 村里的冬小麦收了一波,因为种的不多,分到村民手里的也不多。这次分粮,新来的知青来得晚分的少,每个人只有几斤,小麦更只有几两。这么点东西,放在手里做什么呢? “每个人拿出二两小麦,村里有石磨,咱们磨出粉包饺子怎么样?”一个人提议。 “不年不节的,吃饺子做什么?不如咱们做麦饼吃吧?”圆脸的知青边说边做着手势,“我看咱们厨房就有土烤炉,还有前些日子村里送来的梅干菜,做梅干菜麦饼最好吃。” “干巴巴的,哪里好吃?” “不一样。我们老家的麦饼啊,皮像纸一样的薄,隐隐约约透出一层差不多薄的梅干菜馅儿,咬下去酥、脆、香、咸。那馅儿也不一样,拿上好的五花肉和梅干菜一块儿炒,加入冰糖、生抽、小葱,新小麦的面,撒上一层白芝麻,裹着布满油脂的馅儿,咬下去……啧啧啧,满嘴流香,越嚼越好吃。” 圆脸的知青脸上生出无限的向往怀念,默默的吞了一口又一口的口水。 众人被他说得嘴馋,忍不住看向大厨余知青。 余知青虽然长得娇小,却很有大师傅风范,她淡定得一点头,“能做。” “不然,做麦饼尝尝看?”大家犹犹豫豫的。 “新收的小麦做的麦饼,得多香啊。” 知青里的吃货一下子就意志不坚定起来,哎呀,听着真的很好吃的样子啊,感觉不尝一下很吃亏,饺子再好一年也能吃上几次,麦饼可就未必了。 “那咱们表个态?” 于是再次举手表决,除了两个在麦饼和水饺之间摇摆不定的弃权,别的都举了手,昭明也高举起双手。 新麦做的麦饼,一定很好吃吧? 大家都这样想的。 麦子粉好得,村里就有公用的石磨,下点力气就能得到。这是男知青的活,实在干不了还能借村里的驴。不过就那么点麦子,他们可不好意思说自己干不了,这百多斤也不是拿着看看的,拿上书本是书生,提上枪就是壮士。 就是五花肉没有,得去镇上买,还得有肉票。 昭明出了二两的肉票,反正这些票不用就要过期。还有两位一人出了二两肉票一人出了一两肉票,这就是半斤了,足够用还有剩余。别的人没有出票子的,就出钱,也是十分公平合理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