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5节 (第2/4页)
片竹简。庞统拿去刻痕结绳,孙策沉思半刻,突然说道:“我记得蔡伦是桂阳人,和南阳世家谈判时,你把蔡侯纸作为一个项目推出去,订购南阳全郡各级机构能用两年的纸,稍微贵一点也没事,建两到三家造纸坊纸。以后办公全部用纸,不准再用竹简或者帛。” 周瑜吃了一惊。“那得多少钱?我们现在没钱。” “没钱就先借,蔡瑁肯定有闲钱在手上,给他利息就是了。”孙策瞅瞅周瑜。“为政不仅要会赚钱,更要会花钱。纸坊建起来了,年年有税收,很快就能把这笔钱还上,剩下的就全是赚头了。” 周瑜哑然失笑。“你这是空手入白刃啊。” “不,我这是空手套白狼。”孙策哈哈一笑,想了想,又道:“商税要及早考虑,哪怕先拿个草案出来也好,让他们尽快习惯。南阳是天下大市,商贾南来北往,商税的数目应该不小,将来很可能是财政收入的重头。为政要有长远计划,至少要考虑五年。你们几个商量一下,先拟个五年计划。不要好高骛远,要实际一点,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不等周瑜说话,孙策又说道:“不要听你丈人胡说八道。他读书读傻了,除了说大话,什么也不会。别说南郡的家他当不了,他自己那个家都要靠你夫人打理。” 周瑜面红耳赤。 两人对案而坐,一直聊到深夜。 …… 第二天一大早,孙策在周瑜等人的陪同下出城,赶去城东北祭拜张衡。宛城的豪强和客居名流有不少人出席,车队浩浩荡荡地有好几里路长。杜袭也参加了,作为宛令,他还要负责沿途的饮食供应,跑前跑后,忙得不亦乐乎。 虽然已经决定辞职返乡,但他还是要站好最后一班岗。这让孙策更加遗憾。这年头招揽几个人才不容易啊,特别是和朝廷争人才,劣势尤其明显。什么虎躯一振,王八之气一发,四方英雄纳头便拜,童话里都是骗人的。 孙策原本预定行程是一天,但他显然错误地估计了速度。这么多人,又以名流居多,还有不少女眷,前进速度根本快不起来。原本以为五六十里路,半天时间就能赶到,结果吃午饭的时候才走了一小半。孙策很郁闷,但其他人都有些兴奋,他们显然把这次祭拜张衡当成了一次郊游,有说有笑,开心得很。 蔡邕父女很快成了焦点。 去年一场大乱,死的人不少。不管是怎么死的,但凡有点实力的都想把丧事办得风光一些,写个好碑文自然是免不了的。以前不敢想,现在大名士蔡邕就在面前,无论如何也要试一试,万一运气好,能求他为去世的家人写个碑,也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 一个上午,蔡邕的车前就不停有人来托请,搞得周瑜都插不上话。原本和蔡邕同车的蔡琰不胜其烦,干脆和黄月英、冯宛等人一车,几个少女嘀嘀咕咕的说私房话去了。蔡琰虽然已经嫁过人,但她只有十六岁,和冯宛等人正相当,又有一起研制织机的任务,有共同话题,自然说得投机,亲密无间。 孙策看在眼里,忽然有了想法。他对周瑜说道:“和你夫人说说,待会儿祭文由她写吧。” 周瑜很尴尬。“伯符,我们还没问名呢,不能称夫人。” “还没问名?你都登堂入室了,还没问名?” “呃……” “你不去我可去啦。” “我去,我去。”周瑜无奈,只得硬着头皮走到蔡琰的车旁。这些车虽然有帷幕挡风,却遮得并不严实,见周瑜走近,张子夫立刻打趣起蔡琰来。蔡琰红了脸,羞不自胜。黄月英却无所谓,一手挽着蔡琰的胳膊,一手撩起车帘。“别理她们,她们是嫉妒你呢。周将军,找蔡姊姊有事?” 周瑜站在车前,把孙策的打算说了一下,蔡琰一点就通。“无妨,只要将军认可,我愿意为父代劳。” 周瑜应了一声,转身就要走。黄月英叫住了他。“你们怎么做事的?祭张平子是将军念念不忘的大事,不仅是为了安抚南阳世家,更是为木学堂张本。姊姊将来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