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79节 (第4/4页)
“哼,就是先帝重新复活也做不到当今皇上的圣明,先不说太子的真假,诸位有名君而不知辅助,而把希望寄托在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身上,是真为国作想,还是私心太重,诸位还不知反省吗?” 听到这几句话,黄宗羲、侯方域等人大吃一惊,看清是方以智和陈贞慧等人时才松了一口气,侯方域不悦的道:“密之,这话是什么意思,非是我等不愿入朝,只是皇上却让东林诸贤都辞官,任由马士英等人在朝中弄权,哪有我等出头之日?” 对于马士英的痛恨,方以智也和其人不逊多让,闻言只得道:“不管如何,眼下皇上已有名君之相,我等读书人纵然不能辅助皇上,也不该在背后抵毁。” “未必,说不定皇上只会穷兵黩武,眼下一手创建的羽林卫,军饷待遇如此之高,简直连大明官吏也不如,皇上如此重视武人,对大明未必是福。”黄宗羲冷冷的插了一句。 的确,当初大明太祖给一名县令所定的俸银一年才只有四十五两,如今羽林卫普通士兵的军饷就达到了六十两,虽然县令实际所得是自己官俸的十倍甚至数十倍上百倍,只是表面上看,一个县令的官俸确实还比不上一名普通羽林卫士兵。 方以智自然要为皇帝辩护几句,皇帝如此重待羽林卫也不是没有道理,这次的大胜就是明证,只是双方谁也不服谁,加上四周都是狂热的民众,黄宗羲、王夫之等人也无法大声嚷嚷,只能不欢而散。 虽然皇帝对东林党人一直持打压态度,让东林党人上下都愤愤不平,但随着皇帝取得的功绩越来越大,东林党中一些有识之士肯定也会反思,分裂就不开避免,方以智、陈贞慧和黄宗羲、王夫之、侯方域等人的分歧只是一个开始,以后东林党必定会越来越分裂。 他们的争执暂时无人注意,自然对欢迎的民众毫无影响,随着皇帝羽林卫的前进,民众的欢呼越发热列,直到皇帝回到宫中,城中皇上万岁的呼喊仍不绝于耳,良久之后众人才陆续散去。 据说当天南京城的药铺生意非常好,不是用来治疗各种跌打损伤,就是大部分人治疗嗓子痛痒,许多人由于喊得太过投入,将嗓子弄伤,第二天,城中几乎是一大半人哑着嗓子说话。 第二卷 虎踞鄂中 第一百三十九章 心思 “呦……盲公,您老也来了……” “咳咳……听声音是翌年啊,不来不行了……这世道那……” “原来是盲公跟佟掌柜……见好啊……” “是胡爷……失敬失敬……” 趁着那位传说中的鄂中新主还没到来,县衙门前,一群乡绅、商贾之流互相作恭问好,到底都是在这京山地界上讨饭吃的,彼此之间倒也多是熟人,见周围持枪警戒的新军士兵并不计较,一行人顿时凑到了一起,彼此交流起来了。 人群条理分明的凑成了分成了两堆,其中一堆以一位发色洁白但精神十分硬朗,身上隐隐有着一股官宦气息的华衣老者为首,这一波仅有十余人,多数衣着华而不浮,身上倒是书卷气息较重,他们大多都是本地立宪派人士,只因之前不看好京山军政府,因此昨晚却也没有接到军政府庆功宴的邀请,结果逃脱了一劫。 而另一波人数明显要多出一倍,个个面露精明之色,也有几位穿着倒是像极了寻常地主乡绅。不过很明显的这一波人多数乡绅、商贾出身,中国数千年来以商为贱,也难怪这两波聚不到一起去了,因此像昨夜那种军政府高官跟立宪派、乡绅名流聚集的盛会,他们中也仅有几位手上生意不菲者才接到了邀请,结果如今反而成为了京山地界上影响力跟实力都颇强的一股势力。 “盲公……您怎么看?” 不同于略有些拘谨的立宪派一群人,县内商贾这边明显要比那边气氛好得多,当然,也略有些紧张,前段时间京山军政府成立后,县内商会可是为其解决了不少的经费,不夸张的说,至少有几批从武昌那边运过来的货,刘英为避免被鄂中李汉部吞掉,结果都是委托商会帮忙运来的。 可以说,无论这京山谁当权,商人或许地位还不是多高,但是安全却是有保证的,最多破些钱财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