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34节 (第1/4页)
梁辉汉叹了口气,“瀛洲吾弟,你年纪尚轻,有些事情却不如你想象的那般简单!” 他谈了一口气,看了一眼,焦急等待了一天一夜,都没能等到约定中的捷报,看上去好似老了几分的兄长梁钟汉,闷闷的给自己点了一根烟,抽了起来。 “那你们倒是说啊?不说我怎么知道?” 梁耀汉急的抓耳挠腮,他放回来才知道了大哥竟然派人给同盟会派去应城的人送了三十杆好枪,至于他们要枪是要做什么,不用想也知道了!如今武昌要对应城下手,在同盟会内已经不是什么秘闻了。 梁钟汉叹了口气,头上隐隐多出了不少的白发,自武昌起义以来的短短半月,他感觉却比过去的数年为革命奋斗的日子还要累。 一想到前天接到的来自武昌,由居正先生亲自提笔所写的那封信,虽然言辞不算激烈,但是字笔之间却将汉川这段时日来的不作为批了个遍,尤其是本月十八日鄂中分军政府成立,他是唯一一个送出贺电的势力,如今三镇因盐跟应城闹得不可调和,他却因为之前与应城打下的良好关系,获得了一批食盐转送。 他乃是同盟会会众,最近却隐隐与鄂中走得过近了,也难怪有些人要敲打敲打他了! “三弟,你二哥说得没错,有些事情并不像你所想的那般简单!我知你心慕鄂中,要不是我二人几次拦你,你便要投效鄂中一书所学之长了。我原以为孙总理风格傲人,黄先生当世大才,一身风骨冠绝天下,这同盟会也是执掌革命之大旗…如今看来,还是我三人孤陋寡闻,小看了天下黑暗了!” 梁钟汉叹了口气,他虽说最后也答应了派人将武昌要求的东西送了过去,心中却多少留了些疙瘩。他跟蔡济民乃是旧识好友,这半月来也隐隐交流了不少书信,蔡济民身处武昌斗争之中心,这半月来亲眼目睹了太多首义功臣被共进会、同盟会联手挤出了军政府高层,孙国安出走、吴醒汉成了巡防营的管带、吴兆麟被闲置、熊炳坤成了应声虫,便是他,若不是还有个同盟会的身份,能不能保住参谋处的位子还是个未知数。 饶是如此,他心中也对武昌如今之举甚为不满,两人书信之间已经不止一次责问如今的湖北军政府到底想干什么。 可见政治之黑暗。 屋内一阵短暂的沉寂,门外突然传来一阵咳嗽声,一个略有些苍老的声音传来:“老爷,晌午已过,先用些饭吧……” 是梁家的老管家,梁钟汉三人都没有吃饭的心思,便由梁辉汉开了口:“东叔,你们先用吧,我们暂时不饿!” “哎,好咧!” 门外叹了口气,一阵脚步声逐渐远去了! “不用再等了,大哥。这天都已经过了晌午,看来最后还是李汉棋高一着,只怕那边已经失败了!” 屋内有一口老旧的西洋钟,还是老太爷在世的时候,从汉口买过来的。梁辉汉看了眼时间,已经快到下午一点了,这么久都没有消息传过来,不要说已经失败了! 这时院内咳嗽声又响了起来,梁耀汉皱起了某头:“东叔,你们先用饭吧,我们暂时都没胃口!” “咳咳……不是,三爷,外面有人求见,说是刚从应城过来的,有急事通知老爷…您看……” 外面老人的话还没说完,这门就被啪的一声推开了,只见梁钟汉一马当先走在三人的最前面,几乎是顶着一队略有些泡肿的赤红眼睛,急声问道:“东叔,他人在哪里?快…你…去请他过来!” 他点了一个正站在院门口警戒的士兵,说道。 “回老爷,他现在就在院子外面呢,穿灰衣服的那个!” “是!” 士兵得了指示之后立刻便出了院子去寻人,没要多久便将一个如今看上去分外狼狈的灰衣年轻人带了进来。 三人心中噶的一声响,尤其是梁钟汉身子摇摇欲坠,一瞧见来人如此模样,那里还不清楚昨日的行动只怕已经彻底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