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84节 (第1/4页)
当然也可以换一个说法,那就是正是这场崇祯盼望已久的大雪,成就了张献忠,使得他这么快的时间内便召集了这么多的人马,从而毁了朱家祖坟。 曹文诏心中格外的郁闷,他这边刚刚干掉七八千民匪,那边竟然又钻出一万多人来,这真是按下葫芦浮起瓢。 不过曹文诏也没太往心里去,一方面张献忠所走的路线是要离开他的管辖之地,出了他的管辖之地,这些流匪就不关他的事情了,另外流匪啸聚在一起也不过是个平常事,一万之众数量虽然不少,但曹文诏也不大放在眼中。 曹文诏最开始打的念头就是将张献忠从他的辖区之中撵走的念头,毕竟他将王嘉胤斩杀,还杀了紫金梁,这份功业已经不小了,打了这么久的仗他也累了,他手下的人也累了,是时候需要好好歇歇了,剩下的事情就交给别人操心就好了。 他的这个想法一点错都没有,他不过是个打工的,最多也就是职位高点,现在打死了两个大对头,已经够意思了,安安稳稳的等着过年发奖金就好了,实在没必要再拼命了。 是以曹文诏将张献忠赶出自己的辖区陕西后便撤走了,回去休整了。 当十几天之后,曹文诏请功的折子刚刚到京师的时候,曹文诏突然听说人数已经达到四万的张献忠一鼓作气,一夜之间竟然将凤阳占领了,这还不算,他还烧了挖了老朱家的祖坟,曹文诏当时连饭碗都抓不住了。 他的反应比崇祯都激烈,连遗书都写好了,在他想来,从不手软的崇祯实在是没有理由放过他! 不过崇祯没有杀他,甚至没有批评他,一句苛责都没有。 因为他曹文诏被称为当世第一良将,崇祯离不开他。而且实打实的说,凤阳确实不是曹文诏的守地辖区,这件事确实和曹文诏没关系! 但话虽这样说,却架不住有御史言官参曹文诏故意将张献忠赶去凤阳,心怀不轨,这话说出来真就是其心可诛了,恨得曹文诏牙根都痒痒! 但即便如此,崇祯依旧没有说他什么。 曹文诏也明白这件事究竟有多大,是以主动上书要去擒抓张献忠,不将张献忠的人头砍下来他就一辈子不回家! 总之曹文诏是要和张献忠死磕,崇祯要的就是他这句话,当即允了,曹文诏便带着一千关宁铁骑和一千步卒去追张献忠的四万大军去了。 两千人追击四万人,听起来有些可笑,其实一点都不可笑,因为曹文诏之所以被称为当世良将不是没有原因的,更不是浪得虚名,就是因为他能打! 曹文诏追到张献忠的时候,张献忠已经攻占凤阳之后又接连攻克庐州(今安徽合肥)、安庆、和州、滁州,数处城池,此时的他手下人手已经到了八万之众除去守城的,还有足足六万人。 两千对六万,曹文韶大破之!一路追击斩首千人。 张献忠鼓足力气再战,是人都要再战,毕竟他有六万人对方只有两千。 结果曹文诏大败之! 这就是名将和流寇的区别! 张献忠不服,再战! 曹文诏大败之! 张献忠决定,逃。 曹文诏是给崇祯许了必杀张献忠的大愿的,是以玩命的追,最终真的将自己的命玩丢了。 曹文诏马太好了,冲进了张献忠的阵营之中,他甚至都看到惊慌失措的张献忠了,可惜这个时候他才发现自己冲得太往前,身边没人了。 身陷万人之中,结果只有一个,死,不光是他这样的一个凡人,就是大修士也不例外。 曹文诏一死,对崇祯打击太大了,大明就那么几个能打的,其中有一部分还要用来镇守边关,现在曹文诏一死,崇祯手中便没人可用了。 能打的倒也不是完全没有,但是谁都不敢去,为什么?因为朝廷之中只有一个曹文诏,因为崇祯能够给的兵只有八千人,对方可是足有六万之众。 八千对六万这样的数字对比,足矣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