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妈妈系统(快穿)_第89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89节 (第2/2页)

叫千金菜。这个菜产量高,非常适合冬天种植。她家的两亩良田是壤土,是最好的土壤类型,几乎可以种植所有的农作物。

    千金菜的种子各家几乎都有些。原身也留了不少种。原本是留着春天种菜吃的。倒是省了她再买。

    昨晚,江舒涵就将种子浸泡三个时辰,然后用湿布裹住进行催芽,这会掀开湿布,芽已经出来了。

    江舒涵先给土浇了一次水。这附近没有水,刘木生便用牛车从河里往这边运,然后刘二妞及村民们帮忙浇。

    播种的时候,要用细土搅拌种子,而后散在地里,而后再覆盖一层浅薄的细土就可以了。

    “就这样就行了?”忙了半天,终于将种子撒好了。刘二妞有些不确定。

    “暂时先这样。”

    “那你啥时候敷你买的那些油纸啊?”

    “再过几天,现在天还不冷。”江舒涵又道,“不过还得先把稻草弄到地头,如果天冷,还得在棚子上覆盖稻草。

    她这稻草已经编成了草帘子。方便太阳好的时候卸下来。

    因为油纸太薄,江舒涵打算在油纸和稻草之间再加一层油布。这是搭棚子用的油布。她买了够两亩地用的量。将油布逢成长锥形。天冷了,敷好油纸,直接将油纸套上即可。

    刘二妞点头,“行”。

    接下来江舒涵几乎每天都过来地里看。

    十月初,天气转冷,江舒涵在棚上敷了油纸,套上油布,盖上草帘子。

    到四十多天,幼苗长到三四真叶,开始定植了。

    刘二妞和刘木生再次帮忙。

    村民们看到菜居然没有冻死,心里隐隐开始相信她真能种出来了。于是又有很多人过来帮忙。

    定植很费功夫,需要定时浇水,还得搭墩。带土移植到墩上。每隔三天淋水一次。不时还得除草。

    有太阳的时候,需要把草帘和油布去掉,让阳光充份晒到里面的植物。

    太阳快要落山时,再重新套上油布和铺设草帘。

    因为菜长出来了,担心有人使坏,江舒涵特地搭了个棚子,每天晚上刘木生在地头守着。

    天冷的时候,江舒涵会在里面烧煤。

    因为要控制温度,江舒涵早晚都查进棚子里测量温度,而后控制煤炭的火候。

    时间眨到到了来年三月。

    终于到了收货季节,这天早上,村民们全都翘首以盼守在棚子口,勾着往棚子里瞅,想看看成果。

    此时天还冷,大家身上还裹着棉袄,却顶着寒风,前来观看。

    如果真能种成,大伙也能跟着一块发财。

    江舒涵打算先拔掉一个大棚的菜,她当即吩咐刘二妞和刘木生将靠近路边的那个棚子上的稻草揭开,“注意点别弄坏油纸。这纸很贵,没坏的下次还能用。”

    用了一冬天,大部分已经戳了洞。但是也有少部分还没坏。

    刘二妞和刘木生齐齐答应。

    她这个冬天编了好些个筐子,终于可以派上用场了。

    揭开草帘子,油布和油纸,绿油油的千金菜呈现在大伙面前,众人齐齐惊呼,“哎哟,还真种出来了。”

    “哎呀,柱子娘真种出了,她这回发了吧?”

    这次就连那些说风凉话的都跟着一块高兴起来,衷心祝福江舒涵。

    毕竟大伙可都是刘家人,江舒涵只要还想待在村里,就不可能藏私。于是大伙纷纷前来帮忙。

    没一会儿,一个大棚的千金菜很快拔光,整整齐齐码在筐子里。

    每个棚子是两分地,产量是200斤。

    在现代千金菜的亩产量在2500公斤至4000公斤。在古代因为没有各种肥料,亩产仅有一千斤。但江舒涵已经很满足。

    这古代的千金菜都是春夏两季种,可从来没有人在秋季种植。所以她是独一份。

    大伙将筐子抬上牛车,刘木生拉着江舒涵进城卖菜。这次她还特地带上了锁头。

    这孩子长这么大从来没进过城,刘木生有心带孩子进城见见世面。

    三人到了县城已经是两个时辰后的事情了。

    “咱们去许家酒楼吗?”快进城的时候,刘木生问江舒涵。

    江舒涵摇头,“不去许家酒楼。咱们去望江楼。”

    她之前进城买东西的时候,特地跟人打听过,红峰县除了许家酒楼,就属望江楼生意最好。

    望江楼因为造型典雅,许多诗人为它作诗,是以名气极大,不少读书人慕名前来。

    可以说望江楼走的是高端路线,而许家酒楼走的是轻奢路线。受众还是有点不一样的。

    但江舒涵选择望江楼,只是不想让许家更有钱。不过如果她能跟望江楼的东家搭上关系就好了。

    当然这只是她的奢望,不一定能实现。

    刘木生听到江舒涵这个打算,也没异议。

    今年大年初二,许满城和桃花依旧没有回来。看来这两人是真不拿他们当亲戚走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