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2节 (第2/3页)
,交给李满囤。 前世有一段时间流行银镯子,红枣跟风网上买了一个。然后收到的银镯子,背面也是敲了一堆章,附带的说明上说这是他们店的印记,假一罚十。 现红枣瞧见这银子上也刻章做了防伪,便即觉得这银子是真货的概率加大,所以方才收了。 送走赵馆主,李满囤问许掌柜:“许掌柜,你怎么说?” 许掌柜点头道:“剩下四坛,都留下吧。” 第26章 乡下人进了城 乡下人进了城 背着六十两银子,李满囤做梦般走出四海酒楼。一坛猪油熬八爪鳌,十两,竟真有人买,还一买就是两坛、四坛。这城里人的世界,他真是不懂。 不过,管它呢。李满囤摸摸箩筐里压在干粮和水桶下面的银子:横竖银子,是他的了。 想到银子,李满囤领着红枣,第一次踏进了县城的钱庄“永丰银号”。 “换钱。”李满囤学着排队时看到的前面人的样子,掏出一锭银放到柜台上。 柜上的伙计立刻拿起银子,翻到底部,高声叫到:“永丰银号戊戌年春玄字号铸五两雪花银,一锭。” “换钱四吊九串五十文。” 眼见那许掌柜给的银子真能换钱,李满囤舒了一口气:起码到手的这近五吊钱是真的。 怕招眼,李满囤不敢多换,且换一次钱,得收五十文,李满囤心疼,便即领着红枣出了钱庄。 首先去肉脯,城里四家肉脯,李满囤每家三斤猪油,凑到了十二斤猪油。 这年头猪都是吃草,所以都瘦,能出的猪油不多。而且一家肉铺,一天也就杀两三头猪卖,所以要想多买点猪油,便即就只能多跑几家店了。 凑猪油的路上,路过一家布庄,李满囤看到招牌想起王氏不会织布,以后自家都得买布穿,便即就担着红枣走了进去。 布庄的迎面是木制的柜台,柜台后是货架,货架上下两层竖放着布匹。 买布时,客人站在柜台外面,伙计站在柜台里面。两方隔着柜台说话,然后伙计根据客人的要求搬布看货、量布、剪布、算钱。 布店的一切对于红枣都是新鲜cc红枣前世压根就没见过布店,自然就没买过布,这世也是第一次进城。 瞧见李满囤担着箩筐进来,立有一个圆脸的伙计含笑迎了上来:“客官,这边请。” “请问您是要粗布,还是细布” 李满囤只穿过家织布,不知道粗布和细布,但腰里有钱,李满囤一点也不怵,便即道:“粗布、细布各拿一匹我瞧瞧。” “好叻!”伙计答应着立搬来两匹布,一匹灰褐,一匹水红,并热情介绍到:“这灰褐色粗布,做外衣,不止耐穿,还耐脏。” “这水红细布,是府城过来的,您瞧瞧多细。给您女公子做衣穿,一准好看。” 李满囤瞧那灰褐色布的质地与自己身上的没差,便知所谓粗布就是本地人织的布了。 再看那水红细布,果然软绵细滑,极其贴手,便即有些动心,问道:“这细布多少钱” “这细布22文一尺,两吊钱一匹。” 这细布贵了一倍还多。李满囤知道郭氏她们织的布售卖都是一吊左右。便即又问粗布:“这粗布呢” 伙计:“粗布一尺15文,一匹1200文。” 一匹布100尺,还是整买合算。不过,李满囤心里合计:这布一匹比家织足足贵了200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