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盛唐种牡丹_第96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96页 (第2/2页)

的部分,既神秘又美观,还能遮掩身份,可谓一箭三雕。

    如此,适应了新的生活之后,苏安一边等候家人来京,一边又把牡丹坊重新开张了起来——他知道朝中不久将有风暴来临,但,无论格局如何变化,既然逢遇灾年,他便要尽己所能,做些善事

    ※※※※※※※※※※※※※※※※※※※※

    感谢颜疏、长生、Daisy浇灌的营养液,谢谢,一枝红杏出墙来~

    感谢颜疏投的地雷,谢谢,一声惊雷平地起~

    参照安叱奴,《唐语林》:“高祖即位,以舞人为散骑侍郎。散骑侍郎,五品”;《大唐新语》:“(高祖)而先令舞胡,致位五品,鸣玉曳组,趋驰廊庙。”

    O(∩_∩)O奇妙的人生呐……

    第57章 巧子

    何谓做善事?倾自己所有,帮助他人度过难关,而不计较自己的所得……

    苏安清点一番,自家物资丰富,有大量的屯粮、腌肉、咸菜、奶酪,甚至还有廿五偷偷酿的米酒,于是,他慷慨大方地让茶娘在院子门前亮出绣花红旗,表示此处可以接济落难的旅人,又搭建了一座小木楼,专门用于安置铺位。

    刚开始只来二三位,伙计们还笑话是杀鸡用牛刀,结果紧接着一天天地涌进五六伙,皆是拖家带口,满嘴乡音,说话吵吵嚷嚷,伙计们才发觉,事态不对了。

    月底,又一场雨昏天黑地而下,御渠里的水流漫出,自南向北往太极宫北的低矮平原淌去,在黄土之上纵横放肆,切割出道道刀痕。长安百姓的日子倒还充裕,只是比流民散布还吓人的,莫过于宫廷中的谣言——天谴饥荒

    谣言一起,雨便不再仅仅是雨,伴随粮贵、洪灾、瘟疫,终于,酿成了惊雷。

    相传,至尊圣人暂弃歌舞,决定年底东迁洛阳,以减少皇室用度,朝廷为摆平灾祸,消除民怨,特颁了两项政令,一者,增调赈济粮,二者,缉拿匪盗。

    长安城又闹腾起来了,瞬息万变的雨势中,家家都面对着不同的困难和机遇。

    “东北边永安渠号角响个不停,工人抢修堤坝,脚夫说户部放空太仓,直接从河北、江南平级调粮,南边,冯兆尹令人在南郊搭设粥铺,足足是十里长,人挤人哟,闹得跟蚂蚁窝一样,西边闹匪患,蜀中的粮全被帮派劫走,急死了仓曹。”

    然而,政令颁布之后,不仅粮价依然在涨,难民反倒还越来越多,街头巷尾,站着的不嫌腰疼,谁都唏嘘嗟叹,可细说起其中的原因,谁又都稀里糊涂。

    只有平康东北角牡丹坊的阁楼上,日日都飘着闲散的琵琶弦音。人们都说,苏莫谙的曲调,原本是那样闹腾不定的气性,如今却动不离静,万变不离其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