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05页 (第1/2页)
腊月,晌午,顾越跌跌撞撞离开醉仙楼,怀里抱着一个镶嵌血珀的红木匣子。 “苏莫谙!” 艳阳之下,苏安巧步下楼来,一边送走两位狐裘佩剑的贵客,一边又听见顾越的声音,只回过身,摘下了凤尾蝶面具,整张脸荡漾起舒朗的笑意。 “顾员外,何事?” ※※※※※※※※※※※※※※※※※※※※ 下章发糖,吼吼,感谢颜疏浇灌的营养液,谢谢,一枝红杏出墙来~ 你们可以猜猜匣子里是什么,很容易,过完这段剧情有妙用,捂嘴偷笑。 第61章 宋州 复古之意,未必是完全照古人的做法行事,更多的时候,是因为古人的艺术中有值得今人借鉴之处,譬如南音楚词,也譬如苏安送给顾越的这件珍贵的玉器。 苏安知道顾越辛苦,又要帮裴家办事,又要准备应考博学宏词,前些日子还亲自安排顾九南下疏通打点,好容易才让苏家人重新走上了宽阔安全的官道。 所以,为表达感激,他拿出当年那块压箱底的匀药石来,托兰丘带去见妙开师父,想把玉石雕刻成纹理得体的佩饰,让顾越戴在身边,也算能见物思人。 妙开师父是长安著名的玉匠,古法今法皆通,只是,苏安永远不会想到,兰丘拿着他的玉,传了完全不同的话,做了完全不同的事。 匣里现躺的,是一根玉势。 刀锋工艺传承汉八刀,深入轻出,茎处纠缠着花草纹案,头部栖息禽鸟纹饰,底座最为精妙,是一朵可以旋转的金莲,上有十六赤身飞天。 唯一的不足便是,为保留刻纹之细,玉的表面打磨得不够圆滑,如果真要用,得按照商时的旧法,弄来解玉砂,慢慢地,一点一点地,加水琢磨。 玉,可不是寻常人能用的。 苏安摘下面具,挂在腰间,拉着顾越絮絮叨叨往牡丹坊里走,一边笑道:“好了,你定喜欢的,不必谢。”顾越的笑容有些僵硬:“你让我用?”苏安道:“嗯。” 顾越料不到,面前的苏安,竟然像在说一块普通的玉佩一样,神色自若地说着这根玉势。顾越五味杂陈了,一面为小崽子长大而高兴,一面也有些担心。 “方才的那二位是陈王府的姚长史和信王府的安长史,他们说,王爷和几位小侯爷也想听《李郎子》,要请我去唱,我实在不能拒绝,便同意了……” 二人同上阁楼,苏安走前面,没看见顾越的表情,只听见顾越应了一声,好。 苏安耳朵一动,也不知为何,觉得这是自己有生以来听过的最温柔的一个字。 回过头,追问道:“你好什么?这可是鸿门宴。”顾越回:“我说,你若害怕,我用那物件,也好。”苏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