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3页 (第2/2页)
会关系下的人呈现出来。 就如《电影手册》评价老贾:摆脱了中国电影的常规。 “我跟他说过,等有一天他结婚了,送他六斤钱。” 褚青听着自己像模像样的汾阳话不禁一笑。 其实他看这种说着中文配英文字幕的电影很不习惯,他一边看一边比对,拍摄时的点点滴滴都浮现了出来。 还有很多当时不知道老贾为啥要拍的废镜头,在电影中一看都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个结构,能起到这种作用。 他看着荧幕上那个戴着大眼镜,穿着不合身西装的小武,感觉又奇妙又陌生。他看过那么多影视剧,还是第一次切实感受到这种光影的幻妙与神奇。 镜头一次次扫过那座呆了两个月的小县城,几乎每天都经过的街道,常去的小馆子,甚至自己还去剪过一次头的发屋…… 一种莫名的成就感从心底生出来,那是任何事物都比不了的一种成就感,如果非要具体说,那就是……创造。 他创造了小武,创造了他的人生,创造了他的喜怒哀愁,创造了他失落的爱情。那不是一段荧幕影像,不是一个电影人物,而是活生生的,血肉与灵魂都跟自己息息相关的生命。 这种感觉,真是美妙得让褚青觉着自己的生命都充满了鲜活与色彩,这种感觉让他热血沸腾,甚至每个细胞都在跳动。 小武、梅梅、小勇、更胜……这一个个人物仿佛就生活在自己身边,展现着最真实的生活状态。 电影,电影…… 原来,这种感觉,就叫做电影。 “老贾!”褚青忽道。 “怎么了?”贾樟柯扭头看他。 “我觉得,我……”褚青颤抖着嘴唇,他非常想表达点什么,又形容不好,总不能说:我觉得我懂你了…… 俩老爷们说这个,不嫌恶心? 所以他只好笑笑,摆摆手,道:“没事没事。” 贾樟柯一脸的茫然,小眼睛咪得更加的小,不懂他什么意思。 《小武》对于大部分西方人的观赏价值近乎于零,演不到一半,观众差不多全走光了,只剩下各路记者还在坚守,不是因为他们喜欢,而是职业道德让他们必须看完这片子,然后回去写稿。 第一排那几位片商也起身要走,杰克伯在后面继续唠唠叨叨,希望能把片子卖出去,锲而不舍的精神倒是可嘉。 近两个小时的电影放映完毕,仅剩下的那几名观众和记者立即起身闪人。 《小武》的首映就在一片惨淡中落幕。 几人都没太在意,对他们来说,能来柏林已经是惊天之喜,不能奢求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