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时代_第98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98页 (第1/2页)

    她又拿过那册子,问:“这个是啥?”

    “说是教材,我也不知道干啥用的。”

    范小爷翻了翻,道:“哦,这是上台词课用的,就是教你怎么说台词,照着上面练。”

    她在上海上的是谢晋表演学校,虽然没中戏那么专业,但对这些东西也都门清,给他解释了下不懂的地方,褚青第一次觉得找个艺术院校毕业的女朋友还是挺靠谱的。

    “对了,何姐来电话了,说开机时间已经定了。”范小爷忽道。

    褚青问:“哪天?”

    “下个礼拜,嗯,十五号,让大家都去。”

    说到这,范小爷有点不好意思,要不是她非磨着褚青演还珠二,他也不用跟上学掺和在一块,以后肯定就是剧组学校两边跑,会很累的。

    褚青倒没想这个,他想的是,十五号……那十六号,就是这丫头生日了。

    第四十九章 上课

    清晨,天光初色。

    褚青想是有些兴奋,起得太早了。从他家出发,骑车的话顶多三十分钟就到了。八点半上课,他五点半就起了,洗漱完毕,闲着没事干,索性出门。

    出了小区,过三里河至平安里,再往前,就是后海,过了后海,就到了南锣鼓巷。

    晨霭中的北京有种别样的安静,褚青蹬着那辆破车,直到了南锣鼓巷的巷子口,才下了车。

    巷子里从南到北是条单行线,并没完全改成步行街,车辆还是可以通行的。但街道太窄,物件又多,骑着车都怕撞了,他就推着车子慢慢地走。

    灰砖青瓦,朱檐碧柱,一座座老式的四合院,不时可见的半角门……这巷子比晨色更加静谧,跟巷外的大城相比,一个似白日间的活泼少年,一个似慵起梳妆的少女。

    胡同里住的都是北京老人儿,此时也起床作息。说话带着特有的京腔,锅碗相碰,开门关门,骑着车子送孩子上学,还有老人家逗鸟的声音,让这静谧中起了一点喧闹。

    再往北走,就到了东棉花胡同,还没到胡同口,褚青就听到一阵隐隐约约的声音,不知从哪座宅院哪方灰墙后面传来。开始听不太清,纷纷杂杂似好多人在说话,后来索性停下脚步,站在那细听。

    “我爱咱的大清国,我是怕它完啊!”

    “噫噫噫……啊啊啊……”

    “当我们摆脱了此垂死之皮囊,在死之长眠中会有何来临?”

    “风停了,雨住了,雪白的云层里,射出了色彩缤纷的阳光。霞光万道的云空,搭起了虹桥。”

    “……”

    有的像京剧生旦一样的吊嗓子,有的只是孩童玩耍的绕口令,有的是愤怒深刻的王子,有的又是老北京茶馆里的茶客。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