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15页 (第1/2页)
据那帮老师说,本科生在大一大二时,见天儿都泡在排练室里,就算出去也是去观察人物。回来还要写手记交上去,然后排出小品,老师会对照着手记考察,一眼就能看出来你是用心,还是糊弄。 褚青好容易碰上又没课又没戏的一天,就颠颠跑出来写作业。 观察人物,这词其实很讨厌,说得自己跟那高高在上冷眼观众生的佛爷似的。 褚青写作文的水平一直在及格线上下晃荡,他能干巴巴一点水分没有的记录下一件事情,条理清晰,用词简朴,可就是没文采,读起来自然也是干巴巴的,通篇的逗号句号。 文采这东西,不就是“啊!”“哦!”“用力!”,这些个么? 上课这么久,他算勉强理清了表演课那股庞大的教学体系,林林总总十几项,这还是进修班已经精简过的。 他即便对某些理论不认同,但学的一直很认真,缺的课事后也会借同学的笔记抄录一下。还跟开始一样,有些东西他觉着没用,有些却觉着有大用处。比如,表演之前的放松练习和集中注意力练习,台词课的调整呼吸节奏和肌肉控制,当然还有最基本的吐字发音。 褚青发现自己的语言天赋比修鞋的手艺都要强,已经可以初步做到在普通话和三地方言间自由转换。 广场有两个大花池,他坐在右边那个。 石阶太硬,他挪了挪屁股,又点上支烟,开始四处找寻别的观察对象。 …… 袁泉背着个双肩包,正在很认真地写字。她需要把每个人的简要和特征先记下来,回去再整理出一篇完整的观察手记。 从大一开始,她每月至少出来一次,升上大三之后,老师就很少再布置观察作业了,但这个习惯仍然没变。 她从早上就在这,把车站里里外外都转了个遍,本子上记了七八个人。这些丰富的素材,让她充满愉悦和灵感。 袁泉在班里,一直是最努力的那个。 她外形不突出,身板又不正,爆发力也不够,形体课总是最差劲的那一撮。比不上胡静的漂亮,比不上曾黎的青衣范儿,比不上秦海璐的身形板架,更比不上章子怡开挂的天赋属性和满值福缘。 唯一可以拼一拼的,就是勤奋。 她用的是一管很旧的钢笔,写着写着,墨迹渐干,伸胳膊用力甩了甩,才添上最后几个字。 合上本子,刚松了口气,肚子里却传来一声轻响。 “呵……” 她不好意思地笑话了一下自己,打开双肩包,先拿出一瓶矿泉水,又掏出一个塑料袋,里面是俩面包,这是她大半天的干粮。 先拧开瓶盖喝了一口,干涩的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