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皇家小和尚_第9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4节 (第2/3页)

师祖微微笑看着,也没去问保康要写给谁,写什么。

    保康神神秘秘地写完三四封信,端详一番对自己的大字非常满意,刚要拿给师祖看看,又生怕师祖发现了其中“乐趣”阻止他,立马派人送出去。

    师祖:“……”

    师祖在九月初五那天知道了。

    皇上来信,大吐口水,告状他的熊儿子保康给几个西洋传教士出主意,然后那几个西洋传教士“胆大包天不自知还自以为得意地献给他”一首曲子。

    曲子开头:“每天早上,妈妈都给小鳄鱼拿来好吃的香蕉当早餐。但是有一天早上,小鳄鱼不肯吃香蕉了。鳄鱼妈妈非常担心,她不停地问:“这香蕉多好啊,多滋补啊!你不吃吗?你真的不吃吗?”“不,谢谢妈妈,”小鳄鱼回答说,“今天我想吃一个小孩。”

    然后:“……si-sa-sappi-sappi-sappi-sapp-si-sa-sappi-sappi-sappi-sapp……”

    结尾就是“sapp”的无限循环——

    西洋传教士们唱得欢欢喜喜,自以为歌词可爱可爱,他们也童心焕发蹦蹦跳跳的可爱可爱,皇上一开始也听得挺乐呵,觉得他熊儿子就是聪明。

    可是,随着这首节奏轻快的小曲子的流传开来,皇上面对几位汉家大臣那“满脸沧桑”,好奇,就问了问。

    张英:“回皇上,一般汉家话骂人,骂傻瓜,傻子、傻坯……最近四九城出来一个新词——听着非常亲切,非常亲昵的——‘傻逼’,臣昨天顺口就说小儿子‘小傻逼’。”

    傻逼?小傻逼?皇上:“……”呆了。

    皇上这才反应过来。

    反应过来的皇上再看着某些人用大腹便便高大肥胖的身体唱“sapp”,就觉得特辣眼睛,偏偏他还不能大吼一声“你们不会德语那就不会唱”。

    皇上每天听着那完全就是:傻逼-傻逼-傻逼……傻逼-傻逼-傻逼……的无限循环,无忍可忍。

    简直!!!

    奈何那曲子特魔幻,特顺口,宫里的妃嫔们有皇后娘娘带头,都喜欢听,皇子公主们人前笑得得体,人后就跟着哼唱,就喜欢哼唱后半段的“si-sa-sappi-sappi-sappi-sapp-si-sa-sappi-sappi……”

    皇上回来京城不到三天,面对这满宫满京城人自娱自乐吃饭喝水的时候都在哼唱的“si-sa-sappi-sappi-sappi-sapp-……”皇上都不知道他是怎么给师祖写得这封信。

    绝对饱含热泪。

    师祖:“……”

    师祖第一次因为小徒孙的顽皮抬手按按眉心。

    满语文字是结合蒙古文字,都是类似拉丁文字,用字母书写,但又各有不同。满语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后缀“mbi”。在发音上,辅音m、b,元音aga(雨) mbi→agambi(下雨),这样使用。

    “lambi”、“lombi”、“nambi”、“dembi”、“rambi”、“rembi”等等相似的后缀词儿都是。在这些后缀中的“bi”发音清晰,前面的“m”则要与前面的词干最后一个音素相关,但无论如何,它总要发出一个鼻音。

    师祖知道,这种鼻音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往往随着发音习惯的改变而产生“简约化”的变音。

    可现在,在满语刚刚进关,还没出现固定变音的时候,他的小徒孙因为德语的“sappi”结合满语的“mbi”,再结合那饱含深意博大精深的汉语精髓,创造了一个词,偏他自己还不自觉但这就是一个骂人的词儿,特开心地分享。

    保康听说他汗阿玛给他师祖写信了,乐器课一结束就跑来,一跑来就看见师祖端身正坐的静候的姿势,小心肝儿一颤。

    师祖:“保康唱一唱,师祖听一听。”

    保康立马精神“抖擞”。

    “师祖,你听。”

    保康又蹦又跳,放开嗓门高声歌唱:“sappi,daskleinekrokodil,kommausgypten,dasliegtdirektamnil,zuerst lagieinemeidannsi-sa-sappteichmichfrei,sisasappi,sappisappisapp……”

    师祖:“……”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