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6页 (第2/2页)
现场一下子安静下来,等着听李凡的回答。 李凡面露浅笑,款款而谈,但接下来一番谈论却让现场几个有大学问的人物陷入沉思之中。 “我认为杜甫最早的诗应该是《江南逢李龟年》,当初我受前人影响,也认为此诗应属于湖南诗范畴之内;且疑‘江南’或是‘湖南’之误,但沉静地思考了一番,则觉得有些不妥。而且此诗之容态俏生,气韵飘扬,不似杜甫湖南时诗之多悲哀沉郁,而可合于杜甫二十三岁左右‘越女天下白,镜湖五月凉’之环境。” 此言一出,全场处于懵逼状态,大家听不懂啊,这说的什么乱七八糟的? 谈到成语,大家可能还略知一二,但现在已经谈到杜甫诗作的考证问题了,全懵了!这个问题太深入太专研了,已经根本不是普通民众所涉猎的领域。 大家懵逼了,不知道李凡说的是对是错,但又觉得能说出这话已经很牛逼了,又能自圆其说,一定是很有道理的。 选手们也懵了,不专门研究杜甫或者古代文学的谁会关心这个问题啊。 不过,现场几个文化名家明显为之所动。 肖老、蔡咏、潇潇身体全部前倾,脸上露出一丝疑惑,估计这个答案和他们的认知有一定出入,但又明显觉得李凡说的有几分道理。 张磊皱起了眉头,认真思索。 小玲老师也燃起了好奇,不错神地看着自己的爱徒。 这时,见李凡停止了言语,肖老品咂了一下道:“请说下去!” 现场所有的目光全部聚焦在这个英俊少年的身上,那都是明明听不懂却又很想听的样子! 望着几位嘉宾老师渴望的目光,李凡调整了一下状态,准备给他们上课了。 第46章 给你们上一课 舞台之上,聚光灯下。 一个翩然而又俊朗的大男生侃侃而谈。 “以前,我遵循前人的注释,也同样认为杜甫在712年至735年的诗歌都没有保存下来。不过,现在我改变了这个观点,认为这首《江南逢李龟年》系年于735年,甚至更早。之前我说过了,此诗作的风韵,我相信应该作于杜甫东南游历时期……” 李凡说得兴起,直到发现演播厅里1000余双眼睛盯着他并呈现完全不知其所云的状态时,他略显尴尬地说:“抱歉哈,大家见笑了,一家之言而已。” 潇潇道:“其实,学术界很多人认为《望岳》是杜甫现存最早的作品,你这观点倒是很新颖啊!” 肖老立马抛出自己的观点:“其实我认为最早的作品也不是《望岳》,《夜宴左氏庄》应为第一首:林风纤月落,衣露静琴张。暗水流花径,春星带草堂。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诗罢闻吴咏,扁舟意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