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5页 (第2/2页)
友的。” 老头脱口就出:“小兄弟,这花出不?” 转念又说道:“算了,这花买不起。” 另一个老头说道:“看过即拥有吧,这应该是我们夹川出过的最好的极品了。” 几人又坐下来细细品花,从根,苞,叶,苔,花,香都论出很多的道道来。 白老头这时跟李君阁介绍,刚刚出言买花的叫吴学进,头发稀疏的叫孙文久,花白背头叫杨兆希,唯一一个中年的叫肖明贵。 李君阁站起来跟大家一一行礼。 第38章 卖兰 等大家都看得差不多了,白老头对大家说到:“这位小朋友就是李家沟那位,这盆花就是当年的金边蕙。几年过去了,金边蕙进成了素边蕙,最难得的是花也进艺了。” “现在小朋友给它命名为素边玉爪,嗯,这名称倒是妥帖。” 吴学进从兜里摸出一个放大镜,对着花根部仔细研究了一阵,说道:“确实是老下山兰,这几根芽头是下山后出的,我夹川县的大山里也有这样的极品,真是扬眉吐气啊。” 杨兆希说道:“那是,我夹川县地处西南三省交界,按说应该出名种的,可这些年除了白老的艺叶荷瓣,就没啥拿得出手的了。” 孙文久说道:“一般兰草能保住性状不退艺就不错了,居然还进成这样,这小朋友也是看来也是兰道高手啊。” 肖明贵道:“这小朋友一株兰草,就抵我一个兰场啊,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呢。” 几人哈哈大笑,打趣道你小肖最多只能算中浪,他们几个才是正儿八经的前浪。 李君阁连忙谦虚道:“各位爷爷,大叔,我这也是瞎弄的,当年这兰草还是金边蕙的时候,有人出了两万多,我没有出,后来想着家里人也不会伺候,就又移到自家后山了。” “今年回来,才发现它变成了这样,这个跟我的手艺真没啥关系。今后啊,我还得多跟几位前辈学习学习。” 几人都觉得这才合理,要真让不懂兰的村民在自家阳台瞎种,这花估计早就不死也废了。 白老头又说道:“不过我夹川这次还是不一定就能出名,因为这蕙兰已经有人定下了,买兰人愿不愿意公诸于众,也还两说。” 李君阁说道:“其实不出名也好,碧峰山上兰草再多,也架不住大家乱挖乱采。这要是一出名,我估计挖兰的就会蜂拥而至。” 几人又是一阵阵的唏嘘不已。说起国内兰资源的保护问题来。 肖明贵说道:“中国一直有玩兰的传统,现在附庸风雅的也多,下山兰普通的几元一株,其实真没必要去挖,还不如直接在我兰场里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