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5页 (第2/2页)
在下的使命是确定平阳侯是否有罪,然后带会廷尉府交由廷尉审讯,至于审讯公正与否自有廷尉决断,与在下无关。” 阳信公主柳眉倒竖,冷冷地嘲讽道:“别人不知你赵禹的家底,吾却知道你与那廷尉赵瑕是三代之亲,你为赵瑕从弟得举荐为郎官,三年迁太中大夫,复三年为丞相长史,为长史三年左迁侍御史至今亦有三载。” “四载,两个月前满四载。”赵禹冷静地作出补充,反而让阳信公主无话可说,她没想到这赵禹油盐不进软硬不吃,继续说下去只能牵强附会他与赵瑕之间有勾连,在缺乏证据的前提下妄下定论只会落入圈套受到天子斥责。 曹时拦住阳信公主对她轻轻点头示意放宽心,上前两步直面赵禹道:“既然侍御史问心无愧就不要怪我言辞伤人,为御史当秉公处断不可掺杂个人心思观点,吾以为侍御史处断不公,试问于长安东市之间,左右数千民众围观在前,吾带五十骑护卫入的台前,又怎能当街行凶将那堂邑侯家丞殴打成伤呢?假使我真的这样做了,当街数千民众有一人报官,东市令转瞬即到,把守横门的北军都尉也可片刻而来。 而以吾这五十护卫,即便人人如雁门太守李广也脱身不出,可是当天下午自始至终没有一人报官,莫非人人耳聋眼瞎亦或者畏惧我带着护卫凶猛竟不敢报官,又或者长安居民畏列侯如虎不敢报官?可这又解释不清当街围观者众的缘由,既然畏惧何来围观?譬如边郡贩夫走卒畏惧匈奴人,见到匈奴人当然是远远的逃开才是,此理大大的不通。” 赵禹楞了一下盯着曹时怔忡好半天,完全没想到平阳侯竟有如此缜密的思维,昨日他在御史府接到御史中丞的命令,就马不停蹄的赶到堂邑侯府检查死者伤情,又走访东市的商人遍寻一圈没有得到想要的确凿证据,当时他也有些迟疑不定下意识认为不太正常,现在回想起来当真有不少漏洞。 “君侯所言机是,想必侍御史匆匆而来也没想过询问侯府的证言,既然可以用堂邑侯府的一面之词抓我家君侯,在刑堂上三木之下何求不得?侍御史又何来秉公执法让人放心。”樊它广不忘趁机挤兑赵禹。 侯府的家仆们纷纷称是,当场就有十几个护卫站出来自称当天护卫君侯可为目击者,证明当时并没有殴打过堂邑侯家丞,十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把当天的过程从头到尾讲了一遍,包括堂邑侯家丞侮辱匈奴降侯又被孙起拎起来吓唬,最后是隆虑侯家吏出面救走人。 “平阳侯的一面之词不足为信,吾还要听一听更多人的证言。”赵禹担心有人串供就立刻下令皂隶到侯府里,把另外三十多个不在场的护卫抓过来,并且当场下令在场的所有人都不准离开也不准通风报信,他要亲自审讯所有的目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