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61.第六十一章 双更 (第2/4页)
都不知道的。” 三舅母伸手打开书箱,取出里头的书本翻看。没看两页,三舅母就知道,李氏的猜测没错,这的确就是温相的笔记,只是被人故意用楷抄了一遍。 “哪有你这么埋汰自己儿子的,”三舅母道,“像咱们这样的人家,别说是得了这样的一套书了,就算是新得了一首诗,其中的喜悦都是难以和外人言明的。” 那头正在和谢侯大眼瞪眼的琛琛听见和谢笙相关的话,转过头来,认真道:“满哥哥最好了!” 三舅母和李氏听见这话,不由相视一笑。三舅母是早习惯自己女儿对于谢笙的喜欢,李氏则是高兴于谢笙和自己娘家人的融洽与亲近。孩子是最不会说谎,也最能反映出一家人的真实态度的。 三舅母在谢家不过略作了片刻,问清了事情,便和李氏谢侯等出门,用了不起眼的青蓬马车,悄悄去了温家。 叫门的是三舅母身边的老嬷嬷,那是跟着三舅母从娘家带出来的陪房。 守门之人一见了老嬷嬷,就高兴起来:“老爷子还说不许告诉表姐呢,你们怎么知道的,我这就叫人去禀报!” “且等等,”老嬷嬷将李氏和谢侯钱来的事情同他说了,才放他进去。 若是平日,只三舅母过来,温家的下人是可以直接请她们进来的,不过今日多了谢侯和李氏,意义不同,自然也就不敢像平时一样做了。 这宅子算不得大,只是个两进的院落,所以回话的下人也来得很快。 “谢侯爷、谢夫人,我家老太爷有请。” 那老嬷嬷忙又去请李氏和三舅母下车。 来迎人的老管家见了三舅母,脸色已变得温和许多,等见了她微丰的腰身,和随后下来的琛琛,脸上的笑容就更算是慈祥了。 有老管家派人回话,温相知道琛琛过来,心里十分高兴,和谢侯等人粗浅的见礼之后,就看向了琛琛:“这就是琛琛吧。” “琛琛,快叫姨姥爷,”三舅母道。 “姨姥爷好,”琛琛似模似样的作揖,“姨姥爷,我是琛琛。” “好,琛琛好。” 有了琛琛这个孩子做润滑,有些话,自然就更好出口许多。 “温先生,”谢侯道,“犬子惭愧,不过举手之劳,哪里当得起如此重礼。” 温相听说谢家来人,就猜到是那箱子书的问题,如今果然印证。 温相摆了摆手道:“东西是我同意送出去的,即使送了,便是觉得值得。我虽不常在京中,却也听说过你家两个孩子的好,你也不必对孩子太过苛刻。” 琛琛年纪,大人们说话时,总是坐不住,便自己跳了下来,悄悄跑到外头去了。 琛琛没来过温家,就顺着心意到处逛,还好后头跟了嬷嬷,不会叫她迷路。 琛琛一路进了后院,瞧见假山背后凉亭之中正在作画的少女,径自跑了过去。 那在外头守着的丫鬟没来得及拦住琛琛,又瞧见了后头过来的老嬷嬷,心里有了猜测。 “您什么时候来的,这位是?” “是我家姐的姑娘,”老嬷嬷又问那丫鬟,“可是三房的姐?” 那丫鬟点头应了。 温姐正在画画,分明身处秋日,她却画了满堂春意。 琛琛在一旁默默地看着,并没惊扰到一心作画的温姐。 等温姐停了笔,才发现自己身边不晓得什么时候坐了个女娃娃。 琛琛探着身子去看温姐的画,指着温姐的留白处,念了一首绝句。 “姐姐把这里补上吧!” 这首绝句讲的也是春日美景,只从字里行间的诗情,就能透露出其作者,必定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而恰好,这首诗和这幅画的景色有些相合。 温姐心里一动,提笔蘸墨,在留白处写下了这首绝句,等写完了,温姐才问:“这首诗叫什么名字?” 琛琛一手撑着脑袋想了一阵,才道:“满哥哥没说,那就是没有名字。没有名字就是无题,就叫无题吧!” 温姐听见满这有些熟悉的字眼,手上动作一顿,而后又觉得自己太过敏感。 “不如就叫绝句吧,”温姐很喜欢这首诗,因为和她的意境不谋而合,于她而言,堪称知音绝句。 “好啊,”琛琛道,“绝句也好听。” 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