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97页 (第2/2页)
端坐在龙椅上,眼光沉沉地从满案的奏折上扫了过来,落在苏培盛脸上。 诺大的养心殿里一丁点动静都没有了,此时只能听见灯花噼里啪啦燃爆的声音。 胤禛一字一顿地道:“朕问你,你便说。”。 苏培盛以额触地,一瞬间,他想到了四爷登基那年,一系列的铁腕手段,一颗心在胸腔里扑通扑通地跳得发慌。 他定了定心神,小心翼翼地磕了个头,想了想,这才道:“回皇上,朝堂上的事情,奴才不懂,不过奴才伺候在皇上身边,常常听怡亲王道:为人臣子,可以恃德,却万万不能恃才!”。 胤禛喃喃地道:“可以恃德,却万万不能恃才……不错,这是老十三才能说出的话!”。 便是有人军功再赫赫,倘若目无君臣,处处狂放不敬,那也是帝王断断忍不下去的。 他抬起头,目光直视着苏培盛,半晌喝道:“站起来!”。 苏培盛晃着腿,站起来了。 胤禛的目光冷厉地落在养心殿的一对漆红圆柱上,那上面有他登基时,亲笔写下,并且命人镌刻的一幅楹联:“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 一人治天下。 是啊,这至高无上的权柄……岂容他人试探! 第83章 紫禁城端午 转眼到了五月初一,离端午节只有短短几天了,日头越发红烈似火,整个紫禁城中,处处都能闻见艾草、菖蒲的清香。 自雍正元年以来,负责造办处的便是怡亲王,而每年四月时,怡亲王便会下达谕令,让造办处的“杂货作”开始制作端午使用的香包、荷包、扇子、锭子药等。制作完成后,便会及早呈贡给皇上。 胤禛身为皇帝,按照老祖宗的规矩,从五月初一便佩戴了五毒荷包。 这里面放的是藿香、苍术、白芷等等物常用的药物,是御药房每年贡上的,由御医亲自指挥着苏拉制作。 他牢牢记得:清人入关之初,满洲贵族便有“我朝服饰,列祖所定,永遵勿替”的训诫,这也是太宗皇帝对子孙后代的要求:永远遵守老祖宗的衣冠仪制,不许擅自更改。 但满族人有一点和汉人是一致的,那就是:都喜欢佩戴荷包。 入关以后,因为受到汉文化影响的缘故,满清皇室的荷包逐渐由大变小,式样精致小巧,由绸缎缝制,有元宝形、云子卷形、鸡心形、梅花形、葫芦形等形状,颜色明丽,配色活泼。 而荷包里装的,也不再是干粮了——那是满族人尚在关外的时候的习惯。 从康熙年朝开始,清宫荷包的制作更加繁复奢华,一般只装香料、散银钱和旱烟等,装香料的叫”香荷包”,装烟草的叫“烟荷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