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36页 (第2/2页)
小脸红扑扑的,便没去打扰,跟月氏在院子里坐下。 林悠见桌上摊了好些绣线和绣布,问: “你一天要绣这么多吗?” 月氏叹气说:“是啊,来了京城之后,相公的字没有安阳县好卖了,托你们的福,宅子不要我们租钱,可京城的开销也大,我不多做点怎么成呢。” 宓敬的字是从安阳县的书院传出去的,再加上有知府看重,因此那里的人推崇他的字,能卖出好价格,但京城地大物博,宓敬的名字无人知晓,哪怕他的字再好,想买去收藏的人也不会太多。 不过,这都是暂时的。 宓敬和韩霁一起参加科举,如果命运的齿轮不出错的话,韩霁是状元,宓敬就是榜眼。 榜眼大人的字应该会有不少人想买了收藏吧。 “宓相公此番定能金榜题名,你也不必太操劳啦,每天绣这么多,长此以往眼睛哪受得了。”林悠说。 月氏倒像是不觉得累,说: “不管他题不题名,我还是要绣的。我喜欢做这个,难得还有人欣赏。” 月氏有事业心,林悠当然支持,月氏又说: “对了,咱们姐妹,我也不跟你客气。你什么时候有空再给我画一套花样子,我现在绣的花样还是之前你在安阳县给我画的那套。” 林悠一口答应:“那有什么问题!回头我画好了给你送来。” 月氏谢了又谢,林悠翻看她的绣品,觉得手艺确实很好,说道: “这些绣布颜色比安阳县多了几种,但还是太少了,每种颜色的绣布都可以搭配不一样的花型,我可以按照绣布的颜色专门给你画的。” 月氏说: “这么多颜色还少吗?汴京城的成衣布料店我基本上都看过,大体颜色就这么多了。” 林悠看着手里的布料,回想自己在汴京大街上看到的衣服颜色,平民百姓身上穿的衣服确实都不太鲜亮,颜色种类也比较单调。 古代的正色是青、赤、黄、白、黑,间色是绀(红青)、红(浅红)、缥(淡青)、紫(浅紫)、流黄(褐黄),正色贵,间色贱,平民和权贵是可以从衣服颜色上看出来的。 但实际上,颜色的种类是相当多的。 一种颜色按照层次不同,可以变幻出几十种相近却不相同的颜色,若是两种颜色混合,能变幻出的颜色就更多了。 颜色深浅不同,可以搭配的花型款式也就更丰富。 从月氏家离开后,林悠特意在街上几家布料成衣店转了几圈,发现确实能看见的颜色不多。 把龙津桥附近的成衣铺都逛了一遍,正准备打道回府,林悠看见街尾还有一家店门外挂着画了衣服的布帆,布帆上写着‘海氏衣坊’的字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