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上的历史风光:一带一路上那些国家的地理人文(套装10册)_第二章 乌兹别克斯坦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 乌兹别克斯坦 (第9/14页)

在承担了“宣礼”功能外,还被当作莽莽大漠中的灯塔。宣礼塔顶端的灯火常年不灭,为沙漠商旅指引着方向。

    美轮美奂的撒马尔罕古城

    公元前4世纪,当著名的亚历山大大帝率领铁蹄部队进入撒马尔罕时,曾赞叹道:“我所听说的一切都是真实的,只是,撒马尔罕比我想象中更为壮观。”撒马尔罕素有“中亚的雅典”之称。2500年以来,印度、波斯、突厥、中国等国家都曾在此留下足迹,同时留下的还有灿烂的精神财富。这使撒马尔罕成为公认的“世界文明的十字路口”。诸多古文明交融碰撞,经过历史更迭和岁月发酵,汇集成美轮美奂的撒马尔罕古城胜景。

    撒马尔罕绘画

    撒马尔罕是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第二大城市,撒马尔罕州首府,是乌总统卡里莫夫的故乡,也是著名的旅游城市。

    ◎阿弗拉西阿勃博物馆:模糊的文化界限

    和布哈拉古城原址重建的形式不同,撒马尔罕古城的历代统治者总是将之前的建筑弃置不理,选定另一地点大兴土木,开创崭新的建筑格局。根据时代的不同,整座撒马尔罕古城可分为三个主要区域:“阿弗拉西阿勃遗址”(即花剌子模帝国都城)、“帖木儿时期建成区”及“沙俄一苏联建成区”。

    进入阿弗拉西阿勃博物馆,如同踏入千年之前时光隧道。现存7世纪的壁画中,有驰骋疆场的武士,也有骆驼成群的商队,有身穿汉唐服饰的使者,也有缓弹琵琶的艺女。一幅幅笔触生动、色彩温润的壁画,生动再现了当时撒马尔罕古城经济、军事、文化的极高成就。细细赏鉴,不难看出,这些壁画中有中国敦煌壁画的笔法和主题,也有波斯萨珊王朝的典故和纹样,是古撒马尔罕各文明交融的有力凭证。

    据考证,在帖木儿帝国叱咤中亚草原之前,撒马尔罕先后经历过粟特人、康居国、贵霜帝国、嚈哒汗国(又称白匈奴,大月氏人后裔)、波斯萨珊帝国、阿拉伯帝国、大唐帝国、花剌子模帝国、蒙古帝国等政权的统治,创造了数不清的文明瑰宝。10世纪时,波斯地理学家伊本·胡尔达兹比赫在其著作《道里邦国志》中,称颂撒马尔罕“她的宫殿如繁星,她的河流似银河,她的城垣若太阳……”可见当时撒马尔罕古城的富饶繁荣。

    ◎列吉斯坦神学院:古伊斯兰文明之魂

    “帖木儿时期建成区”是撒马尔罕古城三大区域中保存最为完好、规模最大的区域。列吉斯坦广场是该区域,也是撒马尔罕古城的中心。这里矗立着三座规模宏大的神学院,由于建成年代的不同,三座神学院呈现出三种风格。

    季里亚卡利神学院位于建筑群中央,和大多伊斯兰建筑内部的青蓝色穹顶不同,季里亚卡利神学院大厅内的穹顶覆盖着一层厚厚的金箔,在灯下闪烁着金灿灿的光芒,耀眼生花。这座神学院建于撒马尔罕全盛时代的17世纪,室内室外的装饰富丽堂皇,彰显出华贵雍容的宏大气派。

    居于左首的是兀鲁伯神学院,也是三座神学院中最古老的神学院。它的历史可追溯到15世纪初的帖木儿帝国时期,整座神学院沿袭了帖木儿汗一贯的奢华作风。精巧别致的彩瓦触目可见,雕琢精细的大理石栅栏倍显圣洁庄重。

    列吉斯坦广场

    希尔·多尔神学院位于季里亚卡利神学院右侧,建成年代略早于季里亚卡利神学院。相比毗邻的两座神学院来说,希尔·多尔神学院的奢华程度要略逊一筹。不过,正门顶部的雕画为它增色不少。雕画主题为两只威风凛凛的老虎,老虎背上各驮着一幅人面。奇特的画风和流畅的笔法,可看出同一时代日本文化的影子,是撒马尔罕古城多文化融合的印记之一。

    15世纪以来,兀鲁伯神学院始终是中亚地区伊斯兰学府中的佼佼者。它和后世建成的两座神学院一起,培育出众多学者、科学家和文学家,为传播伊斯兰教义、弘扬伊斯兰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堪称古伊斯兰文明的灵魂皈依地。

    比比哈内姆大清真寺全景

    ◎比比哈内姆大清真寺:祭奠逝去的爱情

    帖木儿帝国时期,帖木儿征集各国能工巧匠,大肆兴建起宫殿、清真寺、神学院、陵墓等建筑。这些建筑规模宏大,结构精美,装饰华丽,糅合了东西方各国建筑艺术的精华,是人类建筑史上不朽的篇章。

    单以清真寺为例,穹顶镶嵌着蓝色瓷砖,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大门两侧,古波斯式立柱昂然挺立,立柱上细密的花卉藤蔓图案一路蔓延开来,和门上的回纹图案浑然一体。墙壁上,华丽的彩色瓷砖砌成各式图案和花纹,精美繁复,让人叹为观止。

    帖木儿帝国时期兴建的众多清真寺中,最有名的要数比比哈内姆清真寺了。它曾经是伊斯兰世界规模最大的清真寺,大门高度超过30米,主体建筑和宣礼塔的恢宏气势更是远远超过大部分清真寺。不过,这座清真寺的名气并非源自它的规模,而是来自一个凄凉的爱情故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