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代文中过日子_第86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86页 (第1/2页)

    粮食不能都分下去,要有预留。

    毕竟明年的稻种要留下吧。

    可是很多村民不同意,因为一旦按照往年那样留稻种,人头基本粮都不够。

    最后一顿折腾之后,变成多留地瓜种,水稻仅留一点,明年以种地瓜为主。

    以前不闹灾的时候人们为什么愿意种水稻,一是水稻比较值钱,市场上一斤大米差不多能换小二斤的粗粮,如果家里分的粮食是水稻,去黑市上卖,得的钱会更多,所以老百姓更愿意种水稻。

    另外一个原因是交公粮的时候水稻和粗粮也是不一样的,交粗粮需要更多的数量。

    算下来还不如种水稻。

    但现在不是遇到特殊情况了么,明年很可能还会继续旱下去,水稻就是吃水的,没有水,减产甚至是绝产都有可能,人们赌不起,所以水稻就自然被抛到一边了。

    这时候选择耐旱的作物是很明智的,比如地瓜、高粱还有苞米,可是最后大家都一致决定种地瓜,因为地瓜可以用藤做苗,要是苞米、高粱更节省种子。

    现在哪怕苍蝇腿都是肉,人们都是精打细算的,再加上地瓜更皮实,自然成了不二之选。

    “大哥,咱家分多少粮食?”宋红米学聪明了,都和宋大哥打听,不敢问宋爹宋母。

    知道他们心情都不好,她怕被迁怒。

    宋大哥脸上也苦巴巴的,摇摇头,“不多,大人一百斤,细粮十斤,其余全是粗粮,五岁以上十三岁以下的七十斤,小孩子五十斤。”

    宋红米张口结舌,开玩笑呢吧,这怎么够吃。

    她今年十一岁,也就是只有七十斤粮食,还都是粗粮。

    七十除以三百六十五,一天不到二两,一根地瓜的重量。

    她一天就吃一顿饭啊。

    也许她表情太夸张,宋大哥安慰的揉了揉她的脑袋,“放心,饿不着你,家里还有存粮,而且今年咱家的三分自留地,种了不少地瓜,收了三大筐呢。”

    宋红米拍拍胸口,她怎么把自留地这事忘了。

    自留地本来就是菜园子,可是家家吃不饱,就变成了地瓜田。

    而且因为这不用交公粮,产多少都是自家的,所以伺候的很是精心。

    就是缺水那时候,人们宁可从井里挑水,也没把自留地荒废了,所以自留地丰产也在预料之内。

    有了这些,第二年应该混的过去了。

    那就剩最后一年了,也就不怕了,不还是有她么。

    这样一想,心情好多了。

    时间匆匆,很快就又是一年除夕。

    宋爹、宋母今年没买啥年货,队里把猪杀了,每家分了两斤肉,就包了顿饺子。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