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一章 (第3/7页)
段芝贵、曲同丰的态度都比较缓和,就是十六旅不易对付。 “好!”江朝宗另有计较,“绍帅,咱们一言为定。贵部劝得下来,来请示的时候,请绍帅说一句:‘你们自己瞧着办!’” “可以。”张勋又说,“不过,我看劝不下来。” 江朝宗还要想说什么,却为一个不速之客打断了。来的这个客人是上海《字林报》驻京特派员王约翰,张勋正有苦水要吐,立即延见。这样,就等于对江、唐二人下了逐客令。 送了客,张勋还换了衣服,而且摆出很欢愉的神色,去会见王约翰,要给客人一个很乐观,而且问心无愧的印象。 敬茶奉烟,请教姓氏,一番周旋已毕,言归正传。那王约翰很会说话,“张将军,”他说,“这几天你是全中国最引人注意的人物。不论成败,都是英雄。” 这句话搔着了张勋的痒处,搓着手不断地说:“谢谢、谢谢!多谢捧场。” “张将军,新闻记者说话比较率直,万一开罪,不是有意的,请你原谅。” “没有关系,没有关系。你尽管问好了,没有什么好忌讳的。” “首先想请问张将军,战事是不是很快会结束?” “不会!”张勋答说,“我决定打到底,到死为止,现在重新在部署。” “怎么样部署?” “对不起!只有这一点不能告诉你。请你原谅。” “好说,好说!”王约翰又问,“张将军这次带兵进京的本意,就是在复辟?” 张勋沉吟了一下答道:“应该这样说,我进京的本意,是在为国民跟清朝谋福利,督军团在徐州,没有一个不是请我当复辟的领袖。就是段芝泉,也间接有这样的表示,所以我才毅然实行复辟。” “那么,在清室方面,事先是不是有联络呢?” “没有、没有!”张勋乱摇着手,极力为清室开脱,“今天的局面,在清室是完全出乎意外的。” “张将军为什么不事先跟清室联络?” “因为,因为复辟成功,当然对清室有利;复辟失败,由我一个人负责,不必跟清室联络。” “张将军的意思是,对于这次复辟,清室不必负什么责?” “是的。” “那么,张将军是不是想过,复辟成功对你个人有什么好处?” “我已经两次辞了王位,这就可想而知了。” “那么,张将军复辟的目的是什么?” “我认为中国只有实行帝制,才可以富国强兵。所以只要帝国成立,能够维持下去,我下野亦是情愿的。否则,决不退让。”说到这里,张勋突然激动了,“督军团当时推我负责,如今墙倒众人推,忘记了当初说过的话,真个个都是孬种!我现在手里只有三千人,对方有五万,仍旧要拼一拼。打仗对地方上当然不好,不过这个责任要由他们来负。” “听说徐菊老已经派人来调停了。有这话没有?” “有的。不过不是来调停,是要缴械,等于要我投降。”张勋右手握拳,使劲连击左掌,“我决不投降!我在皇上面前,在我部下的面前发誓,决不会投降!” “这是为了你自己争一口气?” “不是!”张勋很快地回答,“我受太妃、皇上的付托,不能投降。我已经打算好了,不管怎么样牺牲,忠信两个字是不能牺牲的。总而言之,在我面前只有两句话,不是‘中华帝国’,就是拼命打仗。” 说到这里,端一端茶碗,这是前清督抚的规矩,表示谈话结束。走廊上的听差,看到这个信号,立即拉长了嗓子喊道:“送客!” 王约翰意犹未尽,却不能不起身告辞,张勋很客气地送了出来,一面走,一面又说:“我跟你老兄恐怕不会再见面,我的事业已经绝望,不过张勋这个名字还是响当当的。” “我很荣幸,能够在此时此地访问张将军。”王约翰站住脚说,“既然张将军认为以后见面不容易,我想请问张将军,是不是还有什么话要告诉大家?” 张勋沉吟了一会儿答说:“多数督军主张复辟,未实行以前,电报、信很多。我想把这些东西整理出来,交给报纸发表。不过,也还没有决定。” “是的,应该发表,张将军如果已经决定了,我可以效劳。” “好的,等我决定了通知你。” “最后,”王约翰竖了一根手指,表示这是真正最后的一个问题,“几位‘议政大臣’是不是跟张将军一起在患难?” “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