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四章 (第5/11页)
办妥当,不然何以为人?” 这话说得很露骨,已充分表现了愿投身自效的决心。曹锟只是圆滑地连声道谢,并没有一句切实的话。 这时吴景濂的脸色便有些难看了。曹锐见机拉着他在一起,用极其亲昵的眼色做了一个暗示,意思是另有心腹话相告。于是,吴景濂的表情缓和了。 “吴莲伯志不在小,一直想组阁。”曹锐得意地说,“我想了一条坐山看虎斗的计策,请他跟王孝伯去商量。” 原来王承斌亦觊觎阁揆一席,但还不便公开表示,现在曹锐请吴景濂跟他去商量,可以料想得到,王承斌必有一番说辞,将吴景濂的热衷之念冷了下来。 但曹锟另有看法,他说:“王孝伯是吴莲伯的门生,倘或他们‘兴城二伯’说通了联起手来,也是件麻烦的事。” “不会,不会!王孝伯深沉得很,怎么会跟他说真话呢?” “咱们自己也得有个打算,你看到底让谁来当总理?” “大家商量,还没有想出人来。条件太难了。” 保派有自知之明,曹锟这个大总统,声望不够,全靠有个德高望重的总理,才能笼罩各方。同时财政上要拿得出办法。此外还有个条件是,必须吴佩孚看得顺眼的人。想来想去,只有一个梁士诒最理想。但首先吴佩孚就反对,而梁士诒记起前怨,也绝不会屈就的。 “目前,”曹锐又说,“只有让高五暂时代理下去。” 高五就是高凌霨,他亦未尝不想“一正揆席”,无奈予人的印象,是幕后的策士,走到幕前,“台风”不佳,也就死了心了。 曹大总统的就职典礼,冷落异常。原因甚多,第一是时间仓促;第二是大家心照不宣,拿钞票买来的头衔,并不光彩,没有什么好宣扬的;第三,可能是最根本的原因,据说曹锟看到大选的报销,心疼不已,由李彦青传出话来:凡事该当节省了。这一来,就是有人想热闹热闹,也意兴阑珊了。 捧场的只是大选派议员,还有陆军、海军及直系部队的军官。不过由于外交总长顾维钧的手腕,外交团却都到场了。事先礼宾司开了名单,简单地介绍了各国的国情,也注明了见到某国公使,应该说几句什么话。譬如对日本公使芳泽谦吉,应该对东京大地震表示关切之类。不过侍卫官将名单的次序搞错了一张,以致曹锟在握手寒暄时,搞得牛头不对马嘴,看到美国公使,说是“请向贵国女皇问好”,急得礼宾司员满头大汗。 典礼草草终场,到得大总统办公室,坐上袁世凯坐过的那张大皮椅,不免踌躇满志。回想当初在小站卖布时候的光景,真有如梦似幻之感。 坐向办公桌,自然要办公。第一件公事当然是发就职布告。李彦青将一个卷夹捧上来摊开,曹锟便提笔画了两竖,是草书的“行”字。第二件便不大看得懂了,要李彦青告诉他:“派高五爷代理国务总理。” “噢,噢!”曹锟提笔,又是两竖。再问第三件:“这是什么?” “是我的派令。” “是公府总务处长吗?” “不错。” “好!”曹锟转脸看了李彦青一眼,见他蓝袍黑褂,略具官气,不由得“扑哧”一声笑了出来。 李彦青却板着脸,又拿第四件公事,同时说:“公布宪法。” “宪法?”曹锟问说,“那不应该由议院公布吗?” “我也闹不清。” “你找张秘书长来。” 找来的是国务院秘书长张廷锷,细心为他解释,宪法由国会通过,咨请大总统公布,这是有大总统的国家照例的规矩。他说:“请大总统判行,没有错。” “你说没有错就行了。”曹锟一面画稿,一面说,“你坐一下,我有话跟你说。” 曹锟是要跟他谈吴佩孚的事,因为保派打算另组“新直系”,排斥吴佩孚。对曹锟来说,这件事是很大的一个困扰。他认为张廷锷在驱黎这件事上很卖力,却又非直系,立场比较超然,所以想听听他的意见。 张廷锷沉吟了一下问道:“大总统知道薛汇东这个人吧?” “是不是项城的二姑爷?” “不错,就是他。” “他怎么样?”曹锟大惑不解,怎么样也想不出袁世凯的二女婿薛观澜,跟他所想求得解答的问题有任何关联。 “薛汇东前天跟我闲谈,他说,这回大选,暗潮汹涌,天津的各路人马,都想一逞身手,而终于风平浪静,化险为夷,得力于一个人。请大总统猜一猜,得力的是谁?” “这,”曹锟秉性算是厚道的人,不肯没人之长,想了一下说,“吴莲伯。” “大总统也知道,足见只要肯尽心尽力,不愁上头不赏识。”张廷锷说,“薛汇东将吴莲伯比作一个人:《三国演义》中的张辽,说他大有‘张文远威镇逍遥津’之概。这话说得稍微深刻了一点,吴莲伯是张辽,黎黄陂就是汉献帝了。为什么黎黄陂会成为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