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8节 (第3/3页)
计的晚礼服,这是好运的基础,此外,高端礼宾工作带给她的也不全是屈辱,利用这个平台,她结识了众多专业人士,那位帮她鉴定、估价的英国艺术品经纪人就是其中一位。 人脉是要维护的,特别在她经历风波后,依然和她来往,做到这一点不容易。 谭佳人定制了一身香云纱旗袍送给英国友人,她兴奋尖叫,炫耀说穿上旗袍她成为宴会上最闪亮的星星。 定制旗袍的店就在如意街,不显山不露水,店主的名字很好听,叫红罗,她继承祖上的手艺,打破传男不传女的老规矩,从父亲手中接过裁缝铺,勤勤恳恳经营了小半辈子。 谭勤和红罗交好,向侄女推荐了这家老裁缝铺子,谭佳人和红罗婶儿聊天时,说到为什么不把店面搬出去扩大经营。 红罗婶儿圆胖的脸上挂着乐天知命的神情,“搬出去人被鞭子赶着,还能做好活吗,咱们如意街多适意,在这里不用为租金发愁,只用一门心思钻研手艺,把客人交到我手上的料子裁出好看的衣裳。” “可是您这么精湛的手艺,在如意街多屈才啊。” 红罗婶儿摇摇头,“你不懂,如意街是我们传统手艺人的精气神儿、是我们的魂儿,也是我们最后的庇护所,没了如意街,外面都是机器做的衣裳、机器做的面……到那时,我和你爸在孩子眼中因循守旧的老古板们扛不过大趋势,祖上传下的手艺恐怕会真的失传。” 红罗婶儿的话发人深省,谭佳人认真思考传统手艺的传承,首先要继承,他们全家人一起上,解决后继乏人的问题,其次发扬,搞电子商务,拓展渠道,线上线下销售一起抓,提高经济效益,唯有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才不会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她现在有钱了可以实践自己的想法。 谭佳人下楼召集其他三名失业者,开门见山,“咱们开干吧,先确定股份,大姐有工作不参与,加上常山,一共六个人——” 注意到常山欲言又止,谭佳人问:“你有话说?如果是钱的事,不用担心,你和劲恒、我叔叔都可以技术入股。” 常山有些羞涩,“你把我算进去,我非常感激,但我要自考拿文凭回家乡当老师,不能长久留在这里和你们奋斗,不过我会帮你们,我不要工资。” 谭劲恒笑着说:“难怪你老是抱着厚厚的书啃,原来这么有志向。” 谭义也佩服道:“边远乡村师资力量薄弱,走出大山的,有几个人愿意回去扎根,你太有觉悟了。” 常山被夸得心里热乎乎的,不好意思道:“我只是想为家乡的孩子们做点事,没你们说的那么,那么……” 谭佳人笑眯眯地补充,“伟大!不管你认不认,我反正这么觉得,再就是不能欺负老实人,工资一定照付,然后还要保证你的学习时间。” 常山低下头,怕大家看到他眼眶的湿意,在申城打拼好几年,住进谭家后,他感受到家的温暖,这家人把他当成一份子,真心为他着想。 谭劲恒问:“二姐,你接着说,股份怎么分?” 谭佳人说:“五个人平分,每人20%,公平公正,集体合作制,明面上的法人代表还是咱爸。” 大家没意见,举双手赞成。 谭佳人挑挑眉,“改革的第一步,从生产工具开始——” 谭义说:“你爸反对机器。” 谭佳人说:“车也是生产工具,咱们立足同城,配送货物,没车能行吗?” 谭劲恒大喜,“二姐,说好了,买面包车我出一半钱。” 谭佳人豪迈地一挥手,“那走吧,提车去!” 杜可儿从疗养院出来,沿着湖边小路漫步回家。 家,一个甜蜜的字眼,自打住进高层公寓,她的心便充盈着幸福感。 为家里添幅画,或者随便买一个小玩意儿,她都能快乐一整天。 她的母亲是知青子女,结婚后,带着丈夫和女儿回到申城,在这里他们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居无定所,受尽冷落,尝遍艰辛。 蜷缩在杂货间是她的生活常态,遇见顾笑,她才体会到躺在柔软的床上,伸直腿舒舒服服睡觉的滋味。 原本她从不奢望被好运眷顾,尤其当她抱着玉石俱焚的决心搞砸谭佳人筹办的酒会,鼓足勇气向顾笑坦白时,她做好了被唾弃的准备,没想到他不仅原谅了自己,还给予她温暖的怀抱和甜蜜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