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79页 (第1/2页)
一段时间后,某段文书传入圣女耳中。 圣女:“……” 她看着妖族太子的背影,“……哥哥,你还好吗?” 太子整个身子坐在阴影里,狐狸尾巴一点活力都没有地散在地面,“还……好……” 圣女:“……”可是,我怎么看怎么觉得……你现在心如死灰? * 嬴政回到寝宫中,跽坐桌后,眸色沉沉,似是在思索什么。 当他回去后,各地异像也散去了。 兵马俑进来,行礼汇报:“公子来了。” 始皇抬眸。 他现在身边只有一位公子。“让他进来。” 林稚水推门进入,脱履上堂,跪坐行礼后,坦荡询问:“陛下,我需要学什么?” 陛下目光停留在他身上,似乎带着一种诧异:“你就那么自信,朕会教你东西?” “当然!” 不然,他哪里能够再次进入秦始皇陵?危机已经解除了,他也可以滚了。 “何况,您默许了兵马俑大兄称我为‘公子’。” 少年灼灼其华的笑容里,充斥着对自己判断的自信。 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国君称之为“公”,其子,统统称为“公子”,而等秦王一统六合,成大秦帝国后,其子再用公子相称就不合适了。 ——虽说陈胜依旧称始皇帝长子“扶苏”为“公子”,却也不排除是轻蔑始皇帝,只还把他当做诸侯国君的因素。 总之,始皇儿子不好叫“公子”,随始皇学习的学生,称一声“公子”,倒也不算逾矩。 纵使李白知道此事,也并不会心里不舒服。 塾师能有很多个学生,学生自然也能拜很多位塾师。 而李白,属于林稚水的导师——这可不是大学里指导研究生的教师,而是在政治、思想、学术或某种知识上的指导者,譬如孔子之于颜回。一生仅拜一位。 “我猜,您只想当我的塾师,而非导师。您非常骄傲,认为没有人可以做您的传人。” 陛下不做痕迹地勾勾嘴角,立刻怒道:“私猜君上心思,左右,拿他下去,阬之!” 兵马俑就要拿了林稚水,林稚水依旧不紧不慢:“我闻陛下事皆决于法,我所犯之罪为非所宜言,该下狱,您阬我,是谓‘不直’。” 不直,也就是不公正,轻罪重判,或者重罪轻判,皆以此称之。 始皇帝神色莫辨:“你还研究过秦的律法?” 林稚水:“略懂略懂。”什么《云梦秦简》什么《史记》,他也翻过,“肯定不如生活在秦的人懂。” 始皇帝摆摆手,兵马俑们又站回了原地。 林稚水眼睛一亮,十分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