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复汉_第112章 占领蓬莱6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12章 占领蓬莱6 (第1/2页)

    以刘信启对赵国的了解,赵国建国一百六十多年到现在,已经发展到了封建主义社会的巅峰,并且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怎么还会有奴隶。

    “你说说。”刘信启说道。

    姜学继续解释道:

    “债务奴隶虽然不是真正的奴隶,但是与奴隶的区别只是奴隶主人不能随意打杀而已。士绅、地主等有钱人,在农民青黄不接的时候,借给农民钱粮,然后计算很高的利息,并且计算复利(利滚利),让借债的农民以自己微薄的收入根本不可能偿还,等债务积累到一定程度,再通过债务胁迫其给自己做工,支付其很少的报酬,这样使借债人永远也没有还清债务的可能,父债子还,无穷尽。”

    “与古时的奴隶无异。”

    刘信启听了姜学的解释,终于明白了他的意思。

    就算土地法实行,还是会有一部分农民被债务胁迫,并不能真正改善自己的生活和现状。

    “这种‘奴隶’多吗?”刘信启问道。

    “多,十有二三。”姜学回道。

    这也不算少了,姜学说的十有二三是以户为单位的,计算下来的人口数量,光登州就能有三万人左右,不是个小数目。

    “你有没有解决的办法?”刘信启继续问道。

    “暂时没有,所有的债务都是有借条作为协议的,而且债主也确实掏了真金白银给借债人,总不能一句话就免了。”姜学说道。

    “确实不能。”刘信启低头思索。

    下面的众人也在交头接耳,大部分人是知道这种现象的,只是没有想的这么深,而且姜学给这些人起了个统一的名字“债务奴隶”,耸人听闻。

    “你们谁有好的建议?”刘信启对着众人问道。

    有个官员大胆回道:

    “这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况且借钱的时候也是你情我愿,这个事,官府没法管吧。”

    刘信启一听这话,就知道这官员肯定是受益阶层的。

    “有道理,不过利息算的太高,就是趁火打劫了。”

    官员听了刘信启没有发怒,大着胆子继续说道:

    “但是若没有这借来的钱接济,想来借钱人早就饿死了,这么看的话,债主也算是积德行善了。”

    刘信启听了这话很是愤怒,不过自己提出的让大家发表意见,如果自己发怒了,后面肯定就没人敢说话了。

    “也有道理,还有没有人有建议。”刘信启忍着怒气,语气平静的再次问道。

    这官员喜滋滋的坐下,像是打了胜仗。不过他没发现,吴兴功看他的眼神中透露着明显得同情和鄙视。

    “蠢货!”吴兴功小声嘀咕道。

    等了一会,看到再没有人发言,刘信启说道。

    “我有个办法,可能刚开始会让官府有一些经济压力,不过撑过这段时间就会好很多,我说出来大家一起议议。”

    “同《土地法》一样,我们制定一个《债法》,在这部法律中对债权人的权利和债务人的义务进行明确的规定。”

    “比如债权人有权讨债,债务人有义务尝债等。”

    “除了将这些我们约定俗成的常识以律法的形式确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