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七章 不信谣,不传谣 (第2/2页)
张榆又岂会看不出。 不过,他不介意顺着那记者的“套”走下去。 “那你朋友淘汰,是否与吴云有关?”那记者眼神一亮,随即问道。 “这你就得问《华夏好歌曲》节目组了。”张榆摇头说道,“可能是我那首歌算不得‘好歌曲’吧!” 这话,你自己信么? 张榆创造了不少歌曲,首首爆款。 他为朋友量身打造的歌曲,难道连登上《华夏好歌曲》的资格都没有? 这话恐怕没人相信。 “高峰说华国音乐人对说唱歌手存在偏见,说唱歌曲只受年轻歌迷喜爱,是因为华国音乐脱离国际,远远落后m国等西方国家。而华国太多的音乐人固步自封,夜郎自大。”有记者开口问道,“你作为年轻一代极具才华的音乐人,对此有什么看法?” “抱歉!”张榆摇头,皱了皱眉头,说道,“我对这事儿不了解,就不做评论了。” 记者口中的高峰是谁? 张榆想到了一人。 那就是著名音乐制作人高峰。 这人创造出不少耳熟能详的歌曲,在音乐圈很出名。 而且此人名校出身,也曾留学m国。 不过,此人的一些言论,张榆并不认同。 说白了,高峰就是那种国外月亮更圆的典型。 高峰那话究竟如何,张榆自然不会傻乎乎的听记者之言。 不过,他隐隐感觉,高峰这似乎是在替周涵抱不平。 华国音乐人对说唱歌手存在偏见? 这话一听就像是针对郭志新的。 至于什么华国音乐人大多固步自封,夜郎自大。 这话在张榆看来,恐怕是那记者发挥想象出来的。 高峰不至于傻到说这样的话。 “那你觉得说唱歌曲在华国不火的原因是什么?”记者接着问道。 “我很认同陶青海老师的话。”张榆想了想,说道,“华夏不是没有说唱歌曲的土壤,只是没有好的说唱歌曲而已。” 回答这问题之后,张榆不想再接受采访,而公司保安人员也到来。 张榆借此脱身,进了公司。 进了公司,张榆就开始了解起之前记者提及高峰之事。 而这事儿如今热度还真不小。 这一看,张榆却是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他感觉高峰不是在替周涵出头。 而是借机炫耀外国的月亮有多圆。 “说唱,这类音乐极具代表性,因为你可以从中间明白华夏和西方国家音乐上的巨大差距。” “说唱整体低迷,可仔细一看,火的那些歌曲,大部分都是英文,这难道还不能说明问题?” “中文本身讲究字正腔圆,无论是韵脚和flow都非常呆板,而说唱最重要的就是这两点。反观英文,在这方面就灵活许多,这也是即便在华夏,英文也比中文说唱强的原因......” 而高峰的言论,似乎只是一个引子。 引爆话题,然后话题延伸。 不少“公知”跳了出来,力挺高峰,然后举出不少例证。 比如中医不如西医。 比如汉子不如英文。 又比如那那不如。 整个网络瞬间热闹了起来。 不过,这跟似乎跟他张榆没多大关系。 没关系么? 他接受采访的报道一出,随即就有关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