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攻略_第1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节 (第2/3页)

武年间的卫所逃户不在少数。

    尤其是到了宣德、正统年间军户人口骤增后,军户所种屯田得出的粮食根本养不活自己,每年逃役的军户少则万许,多则数万。

    从王瑄口中,朱高煦对卫所军户的生活和卫所制度有了一个见解。

    总的来说,卫所制的一些缺点会随着军户人口增加而不断放大,除非大明能不断发新的屯田和余田给军户,不然军户逃亡是迟早的。

    就这点来看,卫所制与南北隋唐时期的府兵制差不多,不过……

    “笃笃!”

    正在朱高煦想着卫所制的优缺点时,突如其来的敲门声打断了他的思绪。

    第20章 靖难战神曹国公

    “笃笃!”

    院门的敲门声打断了朱高煦的思绪,同时也吸引了三人的注意。

    “来了!”

    王瑄嘴笨,因此多以行动来表现自己,在听到敲门声后,他立马放下碗筷,快步走到院门,将门打开。

    不过,当院门打开,映入王瑄眼帘的则是一名身着太白长衫,佩戴白獭的中年男子,而他身后还跟随着一名太监,以及十余名兵卒。

    “小子参见国公!”

    看到来人穿着国公才能穿着佩戴的服饰,王瑄连忙躬身作揖,而院内的朱高煦等人也听到了“国公”二字。

    “舅舅回来了?”听到王瑄喊出国公,朱高煦还以为是去浙江练兵的徐辉祖回来了,因此放下碗筷,带着杨展朝院门走去。

    然而不等他走到院门,门口那张陌生的面孔就让他停住了脚步。

    “这人是谁?”朱高煦脑中刚刚升起这个念头,跟随男子的太监便对朱高煦作揖:

    “殿下,这位是奉陛下口谕前来考校殿下的曹国公。”

    “曹国公?”听到这三个字,朱高煦立马反应了过来,他往前走了几步,对男子作揖:

    “小子在这见过曹国公了。”

    “殿下不可!”见朱高煦对自己作揖,李景隆连忙上前打断他的作揖,同时笑道:

    “我奉陛下口谕前来考校,考校完了便走,殿下不用太过在意我。”

    “我能不在意你嘛……你好几次差点把我和我爹弄死……”

    听着李景隆的话,朱高煦心里忍不住吐槽,同时也不忘抬头仔细打量起了李景隆。

    他的穿着是国公日常的标配,而相比较徐辉祖身材高大,面冠如玉的外貌,李景隆的外貌也并不差。

    他眉目疏秀,顾盼伟然,举手投足间有一种儒将的气质,就连身材也比较高大,恐怕接近六尺。

    作为未来的对手,就朱高煦在大教场这些日子的打听来说,诸多将帅没有诟病李景隆,反而是多以佩服。

    至于李景隆的履历,朱高煦也差不多一清二楚。

    洪武二十年,跟随征虏大将军冯胜的北伐部队讨伐纳哈楚。

    洪武二十二年,与徐辉祖—同练兵于湖广,徐辉祖驻常德,李景隆驻安陆。

    洪武二十四年,与徐辉祖—起往陕西等处备边。

    洪武二十五年,跟随冯胜,傅友德,蓝玉等人往陕西,山西,河南检阅兵马。

    期间,因为李景隆还被冯胜和傅友德委任整顿洮州,河州等五个卫所,平定试图叛乱的青海番人、河州羌人。

    哪怕能与他一同被大教场兵卒称赞的徐辉祖,在履历上也远远逊色于他。

    并且从他们二人在洪武年间的履历来看,朱高煦能很清楚的感受到,朱元璋更看重李景隆,因此多次派他前往地方练兵,备边,锻炼他的个人能力,提升他在地方上的威望。

    这样的安排,可见朱元璋对他个人能力的期待有多高,而且这么多次的任命李景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