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9节 (第2/2页)
颖国公和宋国公这两个国公府?” 听到这个消息,朱高煦第一反应就是激动,随后便是怀疑。 他激动在于颖国公傅友德和宋国公冯胜二人无疑是如今大明朝最能打仗的二人,自己如果能借机从他们身上讨教些本领,那恐怕会有益于自己的成长。 但这样的激动过后,剩下的便只是怀疑。 朱高煦很清楚,朱元璋不会无缘无故的安排一件事,而让郡王做百户去看守颖国公和宋国公,这显然有别的目的。 联想到自己的激动,朱高煦不免会想到朱元璋这么安排的意思,是不是想让自己从傅友德和冯胜身上学些什么。 只是,他一想到自己的身份和地位,瞬间又觉得这样的事情似乎不可能。 因此,眼下的他脑中思绪万千,却又无法确定。 “殿下,今日你第一天报到,便先放你一天假期,明日请于辰时抵达颖国公府,率部班值。” “具体的班值事宜,去到国公府后,会有试百户转告的。” “班值甲胄,以及陛下赏赐丝绢,均已放到了住所。” “在下还有军务在身,便不陪殿下前往住所了,门口的兵卒会陪殿下前往的。” 盛庸公事公办的交代完所有事情,不留给朱高煦一点套近乎的机会便作揖回礼,紧接着转身离去。 瞧着他的背影,朱高煦算是明白年过三旬的他为什么只是一个卫指挥使了。 “殿下,盛指挥使的脾气是这样,您别往心里去。”带朱高煦进来的兵卒打着圆场,不过朱高煦却笑着摇了摇头: “无碍,先带我去住所吧。” “是!”见朱高煦没有记仇,这名兵卒不免松了一口气,紧接着自告奋勇的带着朱高煦前往住所。 他让人寻来了一辆驴车,并在走出衙门后让朱高煦三人乘坐,自家牵着驴车往住所赶去。 羽林左卫在紫禁城的东北角,而宋国公府和颖国公府在紫禁城南面的长安街。 按照正常来说,羽林卫兵卒的住所肯定会在羽林卫驻地附近,但为了照顾朱高煦,都督府给他安排的住所在府军前卫附近。 因此,他们乘着驴车走东皇城根街一路南下,转入崇礼街后,又绕了一下进入西长安街。 这一路上,朱高煦并没有见到太多人,或许是因为到了上朝的时候,贩夫走卒都远离了东城区,转而向西城区做生意去了。 路上,朱高煦能见到的就是负责巡逻的上直十二卫各卫兵马,以及行色匆匆的一些官员。 这些官员大多都是八九品,鲜有七品以上者能在这个时间来往街道上。 看了一会儿,朱高煦便不再关注,转而和牵驴步行的兵卒交谈起来。 “我瞧那羽林左卫都是街巷,难不成不用操练?” 朱高煦借着递水囊的举动和兵卒交谈,兵卒受宠若惊的接过水囊后便如实禀告道: “回殿下,各卫兵马驻扎的地方并不全是兵卒及其家眷休息的院落,还有隐藏在深处的小校场。” “小校场进深三百步,左右四百步,屯放月粮和火药、甲片,又圈养军马。” 兵卒回答的全面,朱高煦见状也不着急询问,而是等他喝完了一口水后才继续打探: “我在大教场时,殿前豹韬卫和河州卫均是三日一练,十日一操,上直十二卫有什么区别吗?” 见朱高煦感兴趣,加之距离住所尚远,兵卒也如实回答: “回殿下,没甚变化,上直十二卫的规矩和殿前两卫兵马皆一样,均是三日一练,十天一操,平日里不用班值巡逻的兵卒就在家中,亦或者小校场保养盔甲和武器,自行习练武艺便可。 说到这里,兵卒顿了顿,不由小了些声音道:“不过羽林左卫的规矩较为严格,盛指挥使要求我等隔日一练,七日一操。” “这么严格?”听到兵卒的话,坐在车上的杨展和王瑄倒吸了一口凉气,毕竟地方卫所都是五日一练,半月一操。 “正是因为如此,军中兄弟不少皆有怨言,毕竟我等已经没了上战场的机会。”兵卒叹了口气。 瞧着他的模样,朱高煦算是明白了为什么盛庸所部能被燕军骑兵贯穿本阵数次而军阵不崩了。 在古代,三五日一练,十天半月一操便已经算得上精锐了。 整个明代能做到隔日一练的只有戚继光,但戚继光也是给足了军饷才能让兵卒心甘情愿操练的。 明初上直待遇虽好,但也不过比其它卫所多领了一些杂物罢了,这样的练兵发放很难不激起兵卒们的怨气。 不过,倒是这兵卒的怨气给朱高煦上了一课。 “看样子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想让马儿跑,都得让马儿先吃饱。” “日后我若练兵,不说银钱跟上,最少得让兵卒全家落得实惠,心甘情愿卖命才行,不然怕是不等靖难,便被朱允炆利诱投降了。” 朱高煦忍不住笑了出来,而这时他们也抵达了府军前卫的驻地。 第28章 潜龙在渊 “劳烦了。”站在一处街巷院子门口,朱高煦感谢同时,也从身上拿出了十文钱递给了带路的兵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