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5节 (第2/2页)
后也侧过身来,作揖回答: “回陛下,按照户部的布置,今岁应当从山东、山西之地移民六万前往北平、陕西及辽东、河南等地。” “南直隶、江西、福建三省,应当移民十五万补充云南、广西、广东、四川等地。” “至于费用,户部已经呈交东宫,皇太孙已经批复了,大约耗费三百四十万石。” “耗费不轻啊……”朱元璋感叹一句,随后低头执笔,准备继续处理政务。 不过在继续处理之前,朱元璋还是对武官吩咐了一句: “继续监察高煦那小子,他和他爹一样,都是不安分的主。” “他爹能十六岁常驻凤阳,驻军演武,这小子哪怕不能超过他爹,恐怕也不会差。” “注意些,别让他在南京城生乱。” “是!”武官闻言回礼起身,并向殿外退去。 在他退出武英殿的时候,朱允炆也恰好忙完了事务赶来。 瞧着退出殿外,并朝自己行礼的武官,朱允炆略微皱了皱眉,但最终却没多说什么。 只是在武官离去后,他意味深长的往武英殿看了一眼…… 第36章 以利诱之 “殿下!您终于回来了!”当朱元璋还在武英殿为朱高煦去养济院而高兴的时候,朱高煦也在回家的巷口看到了蹲在家门口的杨展、王瑄二人。 “你们怎么来了?还来这么早。” 朱高煦有些惊讶二人的到来,顺带看了一眼时间,这才发现居然才堪堪辰时。 “嘿嘿,得知殿下今日休息,我们特来请教一些兵法上的事情。” 杨展从门口台阶上起身,拍了拍屁股上的灰,特意说明了自己的来意,并且他们还运来了朱高煦放在大教场的那个大沙盘。 朱高煦看了一眼沙盘,笑着点了点头:“那今日便再博弈一二。” 谈话间,他也上前开了锁,带着二人进入院里。 王瑄见状驾驴车前往后门,杨展也急忙去开门。 朱高煦一同前往,并指挥王瑄驾车入院后,亲自动手将沙盘抬了起来,让杨展和王瑄惊掉了下巴。 “殿下,这东西可有二百斤,您这也太……” 看着朱高煦一个人就将沙盘除底托外的部分举起来,杨展说话都有些磕磕巴巴。 “别啰嗦,快些走。” 朱高煦扛着二百斤沙盘有余,还有余力踢了杨展一脚,笑骂着向前院的书房走去。 杨展被踢得龇牙咧嘴,王瑄则是嘲笑几声,然后扛着百斤重的底托前往。 就这样,留给杨展的便只剩下了关门喂驴这两件事。 等他忙完赶来书房,朱高煦已经和王瑄把东西弄好,并且已经开始讨论西南了。 杨展在云南长大,对云南的地形不说完全知根知底,但起码知道滇东及滇东北的情况。 相比较他,前世去滇西北和滇西旅游过的朱高煦则是更为清楚滇西的地形,因此二人讨论间,除了滇南地形不甚了解外,其余地形已经被二人所掌握。 这些信息加上朱高煦前世看地图的记忆,他很清楚云南对于大明的重要性。 在杨展进来后,朱高煦根据自己前世的记忆指着沙盘上的云南开始分析: “云南对于国朝来说尤为重要,尤其是缅甸、麓川等宣慰司不服管教的情况下,国朝日后必须出兵平定西南。” 朱高煦的这番话,是根据他所知日后麓川王朝崛起而说出的。 虽然他很瞧不起老大那支的‘战神’朱祁镇,但不得不说,如果不是朱祁镇好大喜功的三征麓川,那恐怕云南在正统年间就要被麓川王朝蚕食。 “三宣六慰这地方我听我爹和指挥使说过。”谈论军事,王瑄显得话多了起来。 他指着云南西南角的边框说道:“指挥使对我说过,他去昆明议事时,黔宁王(沐英)曾说过缅甸有变则云南有变,云南有变则西南不稳,因此要求永昌一带的卫所严加防守。” 王瑄的话一经说出,朱高煦也点了点头表示赞同,同时对二人说道: “缅甸等宣慰司潜力巨大,若是有一枭雄整合当地,哪怕仅有外围的八百、缅甸、麓川等司,也能聚众数十万,威胁西陲。” “自永昌往麓川而去,皆为横断山脉……” 朱高煦一边说,一边用手指头将西南的石头拨弄为“川”,以此让二人更能了解什么是横断山脉。 “这样的地形极易割据,因此要重点盯防。” “日后若是有机会,首要便是铲平麓川思氏!” 朱高煦的话引得王瑄点头,他自云南长大,自然知道麓川思氏的强大。 不过他也提出了很现实的问题:“殿下,虽然云南重要,可云南的地形和丁口注定了无法屯太多兵马在这里。” “我爹去过滇西,那里道路崎岖,从昆明府运一石米去永昌,只能运抵三斗,从永昌前往三宣六慰则是更为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