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7节 (第2/2页)
国用还建议朱元璋攻打集宁(南京)来作为都城,后来朱元璋也听了他的建议。 看上去,冯氏兄弟对朱元璋确实是忠心耿耿,但糟糕的事情就在于,他们在投奔朱元璋前已经有了自己的人马,并且在朱元璋奇袭横山涧后,冯氏兄弟手下的数百人也得到了升官。 这些人在日后有的战死,有的存活下来,得到升官,掌握更多兵马。 这样的局面,直到冯国用去世后才惊醒了朱元璋。 冯国用曾经的部下已经身居高位,他们的兵马俨然成为了冯氏兄弟的部曲。 这样的情况,还是朱元璋所遇到的头一例。 他将冯国用的部曲交给了冯胜,实际上他也知道自己指挥不动这支部曲。 在之后的日子里,朱高煦不知道朱元璋是怎么做的,总之冯氏兄弟的部曲最后四散,留下来的只有大明兵卒。 原本朱元璋已经对冯胜放心了,但是朱高煦那个好五叔却私下从开封跑到了凤阳,并在那里私下面见了冯胜。 冯胜的姻亲势力已经遍布中原、云南、西北等地,如果朱橚有意在朱元璋百年之后自立,那恐怕后果会比晋王朱棡加傅友德的威胁还大。 “明初的局势,比我想的还要复杂……” 朱高煦看着戒备森严的宋国公府,心里感叹之余,也不免暗骂自家的那群好叔叔。 如果他们安分守己,那即便勋贵和藩王的姻亲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集体,朱元璋恐怕也不会动手。 结果他们大多数不仅残暴,还偏偏人也不安分。 到最后,他们一个没死,与他们姻亲的勋贵倒是死了一大批。 朱高煦了解了一下,与藩王及郡王结亲的勋贵之中,仅有徐达、吴良、汤和等寥寥几人算是善终,其余诸如蓝玉、曹兴等人都被卷入了蓝玉案中,自己被杀,子嗣不是被杀就是被流放。 这其中除了蓝玉是因为直接挡了朱允炆的路外,其它都是因为朱高煦的那群好叔叔。 “好在我对他们没什么感情……” 朱高煦望着黑夜中的宋国公府,目光中流露出一丝轻蔑。 第39章 敲山震虎 “这燕嫡次子煦倒是还知道些兵法……”宋国公府内,听着下面的家丁传来的前院消息,在后院书房的一名老者抚了抚自己的白须。 宋国公冯胜,如今的他已经六十有八。 他的身材不算高大,仅算中人之姿,而面容也因为衰老而看不出年轻时的模样。 那一头白发和脸部白须都在阐述他的老迈,而他原本以为凭着老迈能安度晚年。 可事实证明,他赌错了…… 自从五年前他那女婿偷偷跑来与自己见面的事情被朱元璋知道后,他的心就悬到了嗓子眼。 之后,朱元璋惩处朱橚,将其迁往云南。 冯胜本以为事情就这样结束了,朱元璋还是能明辨是非的。 可是,被迁移云南的朱橚仅两年时间就被批准返回开封,而需要承受朱元璋忌惮的人,则是成为了自己。 “结亲是你说的,你儿子犯错,却怪罪到我身上,若大哥还在,我何必如此……” 冯胜不敢说出口,只能在心底埋怨朱元璋,同时想起了自己壮年而逝的哥哥。 他很清楚,自己还能活多少年,取决于朱元璋的身体情况如何。 不管怎么样,朱元璋是不允许自己和傅友德活下来的。 在他死前,自己和傅友德必须死。 想到这里,冯胜缓缓起身,步履蹒跚的往前院走去。 现在他很想知道,朱元璋为什么要派一个毛头小子来监视自己。 他这么做,绝对有他的用意,而自己必须搞清楚这点。 冯胜往前院走去,而朱高煦也在倒座房的窗前观察前院。 只是在他观察的时候,他忽然听到了院墙外的脚步声。 “内廷有旨,着宋国公冯胜接旨!” 忽的,一道刺耳的声音响起,朱高煦下意识站了起来,而宋国公府门口也走进来了一队太监。 朱高煦见状走出屋内,宋国公府的家丁也连忙去通传。 “殿下……” 在前院的太监看清了朱高煦的脸,隔着数步便作揖行礼。 “皇爷爷发的圣旨?” 朱高煦瞥了一眼太监手中托着的玉轴圣旨,心里升起了一种不好的预感。 “臣冯胜……接旨!” 忽的,一道中气十足,却又带着几丝沙哑的声音在前院响彻,所有人都看向了声音传来处。 在那里,一个身着国公长衫的六旬老者正蹒跚走来,曾经如竹子一般挺拔的背部,随着年纪增长而驼了下来。 他的长相很普通,与朱高煦在前世所见的一些公园老头没区别,但他的眼睛却明亮有光,不同于同龄人的浑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