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节 (第2/3页)
不住,只好去街上转转。 东条子胡同的北边是金鱼胡同,这条胡同比较宽,街面也干净,住着不少富户,还有很多王公大臣,晚年李鸿章所住的宅子就在金鱼胡同。 胡同里有不少摊位,当然,那些王公大臣肯定不会蹲在小摊前吸溜面条,这些小摊位主要面向的客户是深宅大院的丫鬟仆人。 可千万不要小瞧他们,这帮人的消费能力是很强的!虽然他们的工钱也很低,但很多支出都是可以让主子报销。 况且主子们可没时间出来买东西,都是需要什么了直接把银子给仆人丫鬟,让他们去买,多余的银子就直接赏了。当然也有一些仆人买东西的时候花了一两,回去报个二两,主子们大手大脚惯了,根本感觉不出什么。 转了没多久,李谕被一股香味吸引,前面有一个摊位挤了不少人。 “可算是出锅了,丁子,快点给我来碗羊肉杂面!” “还有我的荞麦面,都等大半天了!” 摊主丁子是个年龄不大的青年,手脚非常麻利,边盛面边吆喝: “羊肉杂面一碗,8文钱!” “荞麦面一碗,4文钱!” 李谕掂量了掂量自己手里的巨款,感觉这个最适合他! 一个家仆也来到摊位前,开口道:“还有没有贴饼子,我们哥四个,来上8张!” 丁子立刻摆摆手:“林爷,今天的贴饼子没有了,要不给你们来四碗面?” “谁说没有了,你这筐里还不少嘛!”林爷指着旁边的一筐饼,不满道。 丁子说:“林爷,这些早就被定出去了,真不是我不给你。” 家仆不太高兴了:“咋都讲个先来后到吧,提前订咋行,这饼子我可要定了!” 丁子正不知道怎么回应,后面传来一阵尖尖的声音:“咋着了!饼子是咱家一大早就定好的,谁说我没讲究先来后到啊?” 家仆回头一看,口气立刻软了:“是魏公公啊!我哪知道是您!” 魏公公也不想搭理他,提起篮子,放下十来个铜板,然后又对丁子说,“德山啊,昨个儿咱家给德公公尝了尝,他也很喜欢哪。” 李谕听了一惊,丁德山,原来这个面摊的摊主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北京东来顺饭店创始人! 第六章 晚清的“老九门” 李谕去过几次东来顺饭庄,古典的铜锅涮出来的羊肉让人回味无穷,而且他调酱汁的水平也是一绝,不管是北方的麻酱韭花流还是南方的干碟香油流,都能整出非常棒的口感。 和同学一起吃饭都是由他亲自作为“调香师”,可以说是非常有效地缓解了南北矛盾! 可惜在甜豆腐脑和咸豆腐脑领域,他还是无法做出有效的制衡。 等摊位前的其他人都坐定,李谕过去问道:“丁老板,怎么不见涮羊肉?” 丁德山用毛巾擦了擦汗:“爷你真是开玩笑,你看我的小摊位哪有条件做那个!” “你可以的!”李谕道,心里却说:“因为我还等着哪。” 丁德山被他说的满头问号:“要不……先吃碗面?” “叮叮!” 李谕丢下8个铜板,“一碗羊肉杂面,我也尝尝丁老板的手艺。” 丁德山自信满满:“您放心,在东边半片城,就吃不到我这么好的羊肉杂面!” 丁德山的手艺没的说,量也很大。一碗面下肚,李谕才感觉腹中满满。 趁着时间还早,李谕在街上又转了一圈,街上摊位卖的东西都不贵,集中在几文钱到十几文钱之间,只是品种不算多。 吃饭买东西的普通百姓也都很朴素,像丁德山一碗面卖四文钱,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