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风流_第75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5节 (第4/5页)

显自是不可能放过这稍纵即逝的机会,刀锋一闪,已在李谨行的肩头上轻敲了一下,发出一声令李谨行毛骨悚然的脆响——李显这一刀明显是手下留情了的,若不然,完全可以借助马速一刀劈下李谨行的头颅,很显然,战至此际,胜负已分,李显胜!

    “殿下神勇过人,末将输了。”

    李谨行汗流浃背地兜马转了小半圈,面带苦笑地对着李显一拱手,干脆地认了输。

    “得罪了,李将军不愧我大唐虎将,小王能胜得半招,不过侥幸耳,倘若再战,胜负尚未可知。”尽管赢了李谨行,可李显对其之勇武还是极为的佩服,这便客气地回了个礼,谦逊了一番。

    “不敢,末将一输,旁人也无须再上场露丑,只是末将还是以为殿下之策过险,倘若稍有闪失,末将等如何能向陛下交待,还请殿下三思。”李谨行虽是认了输,可还是不赞同李显的冒险计划,这便苦口婆心地进谏道。

    “无妨,小王敢去,自有脱身之策,险则险矣,危却不至于,但求能收复安西四镇,小王又何惧艰险,将军莫要再劝,倘若将军不弃,还请助小王一臂之力。”李谨行此番进谏完全是出自真心,这一点李显自是听得出来,然则李显却丝毫不改初衷,只是笑着解说道。

    “也罢,末将便是拼死也要保得殿下平安!”

    李谨行见劝李显不动,也就不再坚持,咬着牙,赌咒一般地发誓道。

    “好,有李将军这句话,孤便放心了,诸公,且请随孤进账罢,孤自有破敌之妙策!”

    费了如此大的劲,总算是折服了诸将,李显的心情自是振奋不已,环视了一下围将过来的一众将领,李显自信十足地一挥手,发出了豪言……

    第一百九十四章突破大通河谷(上)

    大通河,黄河支流之一,西起托勒南山,东接湟水,后汇入黄河,全长不过千里,水量也不算太大,然,河谷深窄,水势湍急,唯有中流浩门川以及下游的八宝川河谷宽阔低平,林木繁茂,牧草丰盛,为祁连山重要的农耕牧业区,尤其是八宝川一带,气候湿润,冷热适宜,自春秋时起便已是诸羌的重要牧区之一,汉武大帝征匈奴时,更是全力经营河西,将八宝川沿线建设成了河西的粮仓之一。

    时至今日,虽经隋末之乱,八宝川一带灌溉田亩稍减,可依旧不失为河西粮仓之称谓,兰州米粮大多来源于此地,奈何目下唐军新败,已无力守御八宝川全境,不得不退过大通河,依允吾城与对岸之吐蕃军遥相对峙,双方之间大规模战事虽无,游骑之间的小规模厮杀却是频频上演,总体来说,由地方守备部队为主的唐军稍显吃亏,所派游骑已甚少再越过大通河,河南之地已尽落吐蕃军的掌握之中,当然了,甚少并不意味着没有,这不,此际就有着一队为数不到三十人的小队伍正趁着黎明前的黑暗,徒步涉水向着大通河南岸悄悄摸了过去。

    时值深秋,天本该凉了,然则因着今岁大旱之故,河西的气温依旧反常地热乎着,纵使是有着大通河的湿气之浸润,可却依旧无法减轻秋老虎的肆虐,也就是黎明时分方有些令人舒心的凉意,然则此时隐身于一座小土包之上的李显却显然没心情去享受那等难得的凉意,一双眼一眨不眨地死盯着正在涉水过河的那支小分队,面色看起来肃然,其实内心里却满是紧张与忐忑。

    李显是真的紧张了,尽管明知道紧张压根儿就与事无补,可李显的心还是不由自主地忐忑乐起来——他没法不紧张,要知道这可是他平生第一次作战,这一上来就是如此大规模的战役,哪怕已经反复推演过战事的进程,已尽可能地做到万无一失,然则这世上原本就没有完美到极致的计划,万一,若是真有个万一,那后果之不堪,令李显一想起来便不免有些心惊肉跳之感,只是事到如今,箭已离弦,再也无回头之可能,李显也就只能是默默地等待着开战信号的传回……

    大通河的水不深,值此枯水季节,河心最深处也不过就是两尺半罢了,顶多就只能淹到人的大腿,但却极冷,带着股雪山之水那等透骨的寒意,饶是凌重早就有了思想准备,可脚刚踏进水里的那一霎那,却还是被冻得呲牙咧嘴地倒吸了口凉气,忍不住在心里头暗骂了一声,可却不敢稍有犹豫,只因他很清楚自己此番出击的意义之所在,断容不得有些微的闪失,否则的话,必将影响到整体战局的顺利进展。

    尽管看不真切,只能隐约见到前方暗夜里几点亮光不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