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裔_第7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4节 (第3/4页)

好的是,古感觉到小叶芽的痛苦渐轻,而且小叶芽似乎也正在发生着蜕变。

    众人都能够感觉到周围的能量风暴有所变异。苹果首先发现了问题,她反复察觉了一番之后,惊讶无比地说道:“这些能量的属性变了!快吸收一点,这些都可以转化为体内的的力量的!”

    萧飞此时正苦苦运气来抵抗这些力量对他的侵袭困扰,听到了苹果这话,险些喷出一口热血来。他来就没有剩下多少力量了,此刻有着大把的能量不吸收,反而艰苦无比地运气来抵抗这些滋补的能量,这也太说不过去了!

    只有冯羽没有反应。她很清楚自己的力量来源何处。现在的她虽然孱弱,可是她依旧不敢吸收周围的力量,她很是担心,吸收了过多的力量,让战争骑士的权杖都克制不了的话,她的小命就完了。

    “是真的!”萧飞吸纳了一下,发现果然如苹果所说那般,高兴地叫了起来。不过他也清楚,这些透过小叶芽而传进来的能量,应该被小叶芽改造过了。看着古徵此刻冥思一般的状态,萧飞心里那个羡慕妒嫉恨的。

    力量轮转。古徵心中若有所悟。仿佛此刻他接触到了力量某一个瓶颈之中,也是因为这个瓶颈的原因,身体才会容纳不了太多的力量,因为这是本源规则的限制。

    然而如何跳出规则?古徵心里暗暗想到。重新吸纳进来的力量,就好像洪水一般,冲击着他大脑力量形成的观念和思想。他知道,是这些思想构成了现在的他,也是这些思想的存在,而束缚了他的想象,感官和对力量的感知。

    如何打破这些思想的束缚,如何跳出这个瓶颈,将力量提升到另外一个层次?随着涌进体内的力量越来越多,古徵只觉得脑海中的思绪也似乎变得明朗起来。

    渐渐地,古徵的脑海里浮现了自己的保命绝技,大衍之术的法诀来。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者四十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这一段话在凡人听来平淡无奇,甚至随手可得,因为本来它就是《周易》系辞里的一段话。但是这一段话里面,延伸出来的哲学问题却无限。古徵关心的不是哲学问题,而是自身的力量感悟。以前古徵虽然勉强能够使用这大衍之术,但是对其中的意思,却有着许多不解,有时候他觉得自己理解了,可是每当力量前进一步之后,他就又继续迷茫自己过去的感悟似否正确。

    第一卷294一叶障目下

    眼下。古徵又接触到了一个新的契机。按照本源力量对力量的划分,他本已经由入微而进洞玄,最近一段时间所遇到的强者基本都是处于力量巅峰的存在,从他们对本源力量使用的过程之中有所感悟。古徵的境界也从洞玄朝着知命阶段开始晋升。

    孔夫子曾经曰过,他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这知天命,就是知命境界。这代表着能够洞察自身力量的来源,对本源力量认识的一个跃升。很显然,古徵觉得自己此刻就是已经接触到知天命境界的边缘,而其中突破的关隘,就是对于大衍之术的感悟。

    而大衍之术里面,让人最难把握参悟的那一句话,就是开头的一句,“大衍之数五十,其用者四十九。”这一句话里,有一个亘古的谜团。

    五十减去四十九,得一。可是那个“一”,用到哪里去了?在易学大家眼里,这个“一”象征混沌、起初,一生万物的意思。

    可是古徵却知道,这个说法讲不通。至少在他对本源力量的感悟上讲不通。大衍之数可以推演古往今来,曾经的、现在的、未来的事物,这是天机。大衍之术基于这术数的基础,可以掌控天地。控制万物,能够在这术数的范围之内,尽可能地改变一切。这就是大衍之术的恐怖所在。

    当然,那也只有真正勘破大衍之术奥秘的大能者才有这样的能力。

    感悟着被小叶芽所转化的能量运转,古徵两个意识开始从激动渐渐变成了平静下来。庞大的力量开始充斥于身体之内,让古徵感觉到有些痛苦,因为境界较低,他的体内容纳不了太多的能量。

    “这个一,究竟是什么?”古徵意识深处,发出了一声深深的长叹。

    “天地四方为宇,古往今来为宙!”一个声音从识海深处轰鸣起来,让古徵整个人麻木了一阵。这个意识不同于玉简凤文里蕴含的意识,这声音,似乎让古徵觉得很熟悉。

    古徵愕然了一下,意识也一片模糊。虽然觉得这声音熟悉,可是终究还是想不起来。但周围声音却还在继续着:“春去秋来,日升月落,斗转星移。有动,有静,有现在,有曾经!”

    古徵耳根微微一热。从这话里,他似乎发现到了什么东西,可是又仿佛隔着一层纱纸,又仿佛在雾里看花,终究还是体会不了其中的奥秘。他的呼吸急促了一下。

    那声音又道:“与天地准,与天地似,与天地同。一阴一阳谓之道。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其实一也!”

    “呼……”这声音一落。古徵心中一片明朗。对这话的意思已经完全明朗。

    知命!什么是知命?自己自己是什么,知道自己能够干什么,知道这宇宙法则是什么,知道这宇宙法则如何运作,这就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